這個局,Elon Musk 佈了有數個月之久。因為近幾個月出廠的 Model Y,現在被他宣告將有機會獲得「解鎖更大電量」的加價升級選項。繼續閱讀 Tesla 故技重施提供 Model Y「解鎖更大電量」付費方案報導內文。
▲圖片來源:electrek
Tesla 故技重施提供 Model Y「解鎖更大電量」付費方案
這個局,Elon Musk 佈了有數個月之久(啥?)。
上面還真的不是在開玩笑,因為 Tesla CEO 狂人馬老闆最近直接在自家的 X(前推特)社群平台宣布。幾天前砍了系列最低價便宜 2 千美元的標準續航後輪驅動的 Model Y,並在美國再次推出續航更高約 60 英里(約 96 公里)的 Long Range「後驅版」新車型的策略,還埋藏了一個彩蛋。
也就是最近幾個月出廠的 Model Y,將有機會獲得「解鎖更大電量」的加價升級選項。
The “260 mile” range Model Y’s built over the past several months actually have more range that can be unlocked for $1500 to $2000 (gains 40 to 60 miles of range), depending on which battery cells you have.
Working through regulatory approvals to enable this. pic.twitter.com/6d5Ntekk01
— Elon Musk (@elonmusk) May 4, 2024
依照 Elon Musk 的說法,基本上 Tesla 將會依據標準續航後驅的 Model Y 車上所搭載的電池芯類型,提供 40 英里到 60 英里的升級選項,價位方面則是 1,500 美元到 2,000 美元。
簡言之,就是可以將這幾個月才購買,續航標示為 260 英里的後驅版 Model Y,給直接升級成最新的 Long Range 版本 – 如果支援最高續航升級的選項的話,其標價也還這麼剛好等於兩個版本之間的價差。
▲圖片來源:Tesla
其實在以往的最低價款 Model S 60 / 60D 上,特斯拉就曾採取過類似的「軟體」解鎖最高充電電量的加價升級策略 – 當時甚至還有因應在大型災難時,由官方遠端解鎖電池的容量上限讓車主更好臨時運用車輛的案例(當時從 60kWh 解鎖到 75kWh 可是要價 3,500 美元呢…)。
▲圖片來源:@JayinShanghai(Twitter)
這次 Model Y 可以從標準續航解鎖升級為長續航版本的作法,就個人的觀點來講,這算是 Tesla 正式向外界間接承認,最近幾個月推出的 Model Y 曾被爆料,搭載的已經是限制了最高充電電量的 Long Range 版本的三元鋰電池。
雖說能擁有軟體解鎖續航的 SR 後驅 Model Y 確定採用的電池形式還有待官方確認。但先前車主發現的驚喜也解開了小編看到此新聞第一時間想到的問題。
也就是如果先前的車主以為自己用的是 LFP 電池,而用「可以隨時充飽電」的態度來維護自己的標準續航版的 Model Y。結果後來發現自己用的其實一般的三元鋰電池,所可能導致的電池保養爭議的部分。
▲圖片來源:Tesla
就去年底美國特斯拉車主觀察充電數據所得到的結論,是認為 Tesla 是透過更大電池但限制充電上限的方式做為車輛充電的原則 – 這很聰明!
簡言之,對於先前的車主而言充到軟體限制提供的 100% 電量,卻可能僅有達到電池硬體本身最大容量的 80% 左右的電量。也就剛好符合三元鋰電池一般建議的保養方式。
更棒的是,車主還認為這樣一來還等於擁有約莫 20% 左右幾乎感受不到電池衰退問題的「可能」好處 – 如果 Tesla 夠佛心,不把未來衰退的 % 數「補償到」軟體鎖定的電量範圍裡的話啦。
這似乎也反應到了為什麼這次的解鎖選項會有 40 ~ 60 英里的範圍,也許除了電池包批次類型之間的最大電量誤差之外,也可能包含了幾個月來這些標準續航後驅版車主可能多少會有一些健康度衰減的考量在其中?
另一方面也代表,未來透過加價解鎖升級續航的車主,可能就得要改變充電習慣了?雖然會感覺好像平常還是只能用差不多電量,但可獲得在需要長途移動時,有更高續航里程的彈性。這就看車主需求了。
▲圖片來源:geniuzdesign
現階段我們也不太能確定這次「馬老闆佈局」的軟體解鎖續航的支援範圍有沒有包括台灣這邊的 Model Y 車款,也還未能確認是否真如猜測的,全面改版為三元鋰的形式。
但如果真的帶來這樣的改變背後的原因,除了一般普遍猜測可能是要符合美國的能源補助政策的規定之類的。個人會覺得,也許這代表了對於特斯拉來說三元鋰電池的成本已經下降到相當的程度,才開始採取這種軟體解鎖的過渡策略?總覺得如果是這樣的話,對於特斯拉而言應該算是相當好的徵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