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世代高通 Snapdragon 8 Gen 2 SoC 發表,這顆次世代晶片單是在相機的影像處理部分,包括 8K HDR 60fps 播放與應付 2 億畫素影像以及各種 AI 語意分割分析影像來加強照片甚至是影片的能耐,都讓人對於這種人人都可以放在手邊的拍攝工具可以有多逼近專業相機的成像效果感到好奇。
這也勾起參與發表會的相機媒體,對於高通 Snapdragon 晶片至今好像鮮少被特別利用在專業相機上的狀況感到好奇。有意思的是,其實就連高通也想不通,還有什麼阻礙導致專業相機品牌為何不肯選用 Snapdragon 晶片。
高通想不通,專業相機品牌為何不肯選用 Snapdragon 晶片
新世代的 Qualcomm Snapdragon 8 Gen 2 SoC 在台積電的代工之下,除了可以預期應該可以在散熱方面表現相當程度的穩定下來(各大旗艦機表示安心)。採用 1+2+2+3 架構,最高 3.2GHz 時脈加上升級至支援 Vulkan 1.3、OpenGL ES 3.2、OpenCL 2.0 FP API 甚至能以硬體支援即時光線追蹤的 Adreno 740 GPU,也宣稱效能有 25% 增進。
再加上 Hexagon AI 處理器整體運算提升至 4.35 倍,每瓦效能相較 Gen 1 還精進至 60% 的表現,自然讓大家非常期待這次的旗艦晶片在各方面的表現。
而看到 Snapdragon 8 Gen 2 SoC 的 ISP 因為首度加入認知影像訊號處理器的關係,配合 AI 將可即時加強照片甚至是影片的語意分割表現,並可提供包括四重數位重疊 HDR 的 Sony 感光元件,還有高達兩億畫素的 Samsung 感光元件的獨立調整支援等強大規格。
每每看到行動運算式攝影每年都可以端出各種驚艷的加強進化。總覺得,既然連受限於手機狹小內在硬體空間的行動攝影,都可以透過強大晶片的加持「運算出」這麼強大的拍攝表現了。那麼假若將算力集中運用在了專門的相機產品上,又會有多麼猛爆的效果?
雖說一般來講,總覺得這樣的問題可能牽涉到了跨系統或是架構的問題(雖然印象 Sony NEX 無反時代就已經用了 Android 為基底開發相機用的「App」了)所以比較少被問起。不過偏向影像科技領域的外媒 PetaPixel 倒是很好奇的趁訪談機會問了高通產品管理副總 Judd Heape 對此的見解。
有意思的是,Heape 直接給了「No, there is nothing stopping this.」的篤定答案。就是連高通也找不到阻礙專業相機廠尋求更強大晶片的理由(咦)。
他認為,現有的 Snapdragon 晶片已經比任何相機機身的 APs/ISP 晶片要更為強大。並指出系統方面如果有效率方面的疑慮。若想要打造反應更好,更高度客製化的介面體驗,不考慮 Android 的話 Linux 也是選項啊。
最後他則是點出了非常現實的問題,就是儘管目前來說相機廠還是偏向於自行打造晶片,隨著專門的相機市場朝著越來越專業的方向前進。此一同時,行動裝置領域在拍攝品質上的進步也完全沒有停下來的意思。
Heape 預期在相機市場越來越小的情況下,相機品牌不排除將會面臨市場規模將很難支撐起投資研發自有晶片的成本。「I think it’s a matter of time.」Heape 認為這樣的未來可能只是早晚的問題而已了…
對於採用行動晶片的好處,高通認為除了更好先進強大的 CPU、GPU、DSP 與 ISP 加持外,更能整合 Wi-Fi 藍牙連接,甚至 5G 行動通訊的機能、還有優異的音訊與先進的 GUI 等優勢。
其實除了 Sony NEX 系列曾經特別著墨於 Sony Playmemories app 的相機智慧應用功能。當初 Samsung 也透過 NX 系列相機,嘗試過了在可交換鏡頭相機尋找突破點的策略。
只是與 Nikon 當初也曾嘗試過在口袋相機裝上 Android 系統的產品類似。這些產品都還是偏向於在相機與手機之間尋求一個新的系列(系統)出路,主要追求的還是在快速分享方面的功能,而非真正意義上的善用行動晶片硬體搭配軟體技術帶來畫質、操作、功能等各方面的新優勢。
假若真的如同 Judd Heape 所說的,其實相機廠要採納像是 Snapdragon 這種更為強大的晶片並不如想像中有這麼多障礙,甚至可以提供比現有所有高階產品更好的運算效能的話。個人覺得相機廠若採納了這樣的解決方案,想必在 UI 乃至於對焦、曝光系統的反應都有機會變得更好才是。
以目前 Sony 在最新高畫質無反 A7R V 上「首度」主打人類肢體的 AI 辨識相關功能,也有機會在語意分辨有十分強大能耐的行動晶片加持下獲得更好的判斷效果;運算式攝影技術在更高品質影像擷取之後所能發揮的極限,相信也不用多說,想必也能獲得相當程度的進步。
是說,對於高通也想不通阻礙相機廠採用行動晶片的原因部分。以長時間觀察相機市場的個人的想法,會偏向於相機廠除了一直自傲於「本格派」畫質優勢;專業使用者即便可能覺得體驗差,也都還是必須捏著OO入手的狀況使然。因此十分缺乏對應投注相關開發資源的積極度(就,真的覺得沒必要吧)。
另一方面,個人覺得相機品牌也很可能因為擔心相機系統技術會被破解,而遲遲不願投入這方面的進化(但手機運算式攝影技術就沒這問題嗎?)。另一方面,以往的相機系統需要更新的頻率,相對於行動平台來講更是完全無法相提並論 – 看看理光 GR 系列更新稍微多幾次就被說很佛心了。
大部分相機即使有得更新,搞不好很多人壓根就不知道可以更新。而假若採用了功能相對複雜且有頻繁連網需要的系統,也許就會更需要持續進行資安方面更新維護。
此外,像是專業相機以往可能連 Wi-Fi 模組、GPS 模組都可以分開販賣(以往很多專業機的手把就賣超多種了…);後來的運動相機霸主 GoPro 也是外接麥克風等模組都必須購買專用配件(算是學壞了?)。雖然這種「配件才是本體」的趨勢好像在相機圈相當普遍,但像是後起之秀如 DJI 這樣的相機品牌,近年來的產品在外接麥克風的配件就直接開放支援行動裝置的轉接器。
這種通用配件變多的狀況,可能對於傳統的相機品牌而言,也是不太能接受的發展方向吧?
總之,不投入這方面發展的理由其實要想有百百種。然而假如真像是高通所預期的那樣,即便目前的專業市場可能還撐得起自研晶片的成本,還不太需要去選擇行動系統的 SoC。但若接下來老相機品牌針對自有晶片的開發資源將捉襟見肘的話,顯然就很有機會遇到成本的交叉點。
如不趕快開始尋求軟硬體方面的新走向,反過來利用這些年來的大敵手機所擁有的硬體優勢,全然專精於影像拍攝功能來製造出更值得專業使用者選擇的優勢殺出重圍的話。也許就連專業市場也被「Pro」或是「Ultra」系列手機給奪走,也不是不可能發生的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