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時代來臨了! 由於5G必須仰賴完好的基地臺網路基礎建設,不少民眾對基地臺的安全性仍有許多疑慮,世界各國都傳出民眾懷疑5G基地台散播電磁波或是傳播新冠肺炎病毒危害民眾健康而出現多起5G基地台被縱火的事件,可見民眾容易因對新興疾病的恐懼進而盲從將新興科技變成代罪羔羊。
相較於3G/4G基地台,5G基地台產生的電磁波對人類的健康影響會更大嗎? 以下作一探討與解析:
「一切恐懼,源於未知」。
科技日新月異,國民對於新興科技的教育永遠趕不上科技的發展速度。新興疾病的爆發,往往導致新興科技成了代罪羔羊。再加上,民主國家的民眾往往相信PTT八卦版或LINE長輩圖遠大於政府的公信力,導致大眾對於5G的疑慮只有雪上加霜。日前立委批評NCC在111年度通訊傳播監督管理基金中編列1444萬元,投入媒體業務宣導基地台電磁波知識。其中,近700萬透過公關公司,720萬元做電視台專題宣導,但是宣傳成效非常差。雖然NCC事後澄清這700萬活動主要是用在各縣市舉辦允諾會提出計畫經費用途主要為地方的電磁波安全宣導,包含12場座談會(參與人數達880人)、25場地方電磁波知識宣導座談會25場(參與人數達2,549人)、廣播劇化插播(含現場專訪)、LINE動態貼圖贈送、網紅宣導、創意動畫短片競賽、印製宣導手冊及撰寫印製懶人包等相關宣導事項。不過,版主翻閱NCC官網所有宣導電磁波安全宣導知識教材與網路廣宣資料,都可以發現該教材雖然有參考性但都相當老舊,都停留在3G與4G時代的電磁波觀念。
在NCC贊助的媒體廣告中,對於5G基地台安全性的論述,主要是強調「國際非游離輻射的防護委員會及WHO並沒有因為5G的上市而去修改這個非游離輻射的安全暴露的指引,就等於說其實(5G)它的危害跟4G是並沒有比較高」以及「5G頻率較高、傳送距離短,必須建置比4G時代更密集的基地台數量。5G每一個基地台所打出來的power,相對於4G是比較小的,所以相當安全。」 …等等。
雖然NCC所陳述的電磁波多數是正確且有依據的,但台灣電信業者目前並沒有建置比4G時代更密集的基地台數量的規劃,5G網速比4G網速超過10~20倍(實際為5~8倍),對人類身體的影響真的比較小嗎? 以下摘要NCC官網老舊但實用的電磁波知識以及版主為5G電磁波對人體健康影響看法:
1.電磁破照射(非游離輻射)不等於核輻射(游離輻射):
根據輻射對生物體的影響,一般所稱的電磁波可分為「游離輻射」和「非游離輻射」。「游離輻射」可以破壞生物細胞分子並會有累積效應,像是伽瑪射線、X光線等;而「非游離輻射」則不會破壞生物細胞分子,也不會有累積效應,如可見光、紅外線、無線電波。2G/3G/4G/5G基地台發射的無線電波都是屬於非游離輻射,並不會造成人體影響。
(版主OS: 不少勇敢的台灣人都願意相信黃士修觀點同意公投重啟核四,核輻射都沒在怕了,怕什麼電磁波!!??)
2.國內基地台電磁波標準只有府規範標準值的千分之一以下,並無明確實證基地台會影響人體健康:
「國際非游離輻射防護委員會(ICNIRP)」所制定之「基地臺電磁波暴露限值」是影響人體健康臨界值的1/50,目前此套標準通行於全球,而台灣行政院環保署也參考ICNIRP建議制訂了國內基地臺電磁波的規範標準。根據基地臺實際檢測到的電磁波強度,只有政府規範標準值的千分之一以下。
雖然媒體常轉述一些不知名學者在實驗室做出電磁波可能有害身體健康的報導,但根據實證來看,腦癌發生率並未因行動通訊普及而增加,在WHO的分類中,基地台電磁波對癌症的影響被歸於2B級,與泡菜同級,亦即「流行病學證據有限,且動物實驗證據有限或不足」,顯然基地臺電磁波造成致癌風險證據之有限或不足。另外,根據超過60年的研究顯示的射頻電磁波(100千赫以上),唯一確定對健康有影響的是熱效應,也就是上網導致手機發燙,對人體皮膚…等等產生影響。
3.基地台天線設計都與民眾保持適當距離,對民眾影響小:
由於電磁波強度會隨著距離增加而快速遞減,與距離平方成反比關係,例如距離增加為2倍,電磁波強度就剩下1/4,且一般室外基地臺都是建置於樓頂,民眾不易接觸到,所以只要保持適當距離就能與電磁波和平共處。另外,NCC法規也明定一般室外大型基地臺天線水平方向正前方15公尺內不得有高於天線之合法建築物;微型基地臺天線水平方向正前方8公尺內不得有高於天線之合法建築物。天線附著的建物後方或下方,因為不在電磁波的傳遞方向上,其電磁波強度相對就微弱。
手機離人體距離最短,對人體影響遠大於基地台,然而影響手機與基地臺電磁波強度最大的因素是「距離」。當手機離基地台越遠,手機反而會發射更強大的電磁波,才能與更遠的基地臺接通,手機的耗電更快,更不環保節能。5G基地台採用3500MHz高頻,發射功率較小且距離短,5G手機產生電磁波理論上不會比3G/4G手機大!
4.基地台共站並不會導致基地台發射電波功率強度超過管制標準:
由於基地台是嫌惡設備,不少基地台採用共站設計,天線林立,讓人心驚膽跳。
NCC表示台灣基地臺實際檢測到的電磁波強度,只有政府規範標準值的千分之一以下,保有足夠的餘裕度。基地臺無論採單站或共站之方式設立,其發射之電波功率強度總值均須低於管制標準,是不會超過規定的!
若住家附近基地臺有電磁波疑慮,可撥打量測專線 0800-580-010(0800- 我幫您量一量 ),將有專人為您提供免費基地臺電磁波量測服務。
5.5G基地台採用Massive MIMO新技術對人體影響的實測數據:
相較於4G基地台,5G基地台新增了大規模多輸入多輸出(Massive MIMO)及束波成型技術,控制無線電波束並傳輸到行動裝置使用者的確切位置,進而大幅提升資料傳輸率和訊號覆蓋範圍。相較於在3G或4G時代,用戶從頭到腳暴露在附近行動網路天線所發射的電磁波之下,但在5G大規模MIMO基地台下,用戶會因為波束控制(beam steering)效應而感受到完全不同的電磁波暴露等級,有別於過去無線網路電磁波生成所知的一切。5G網路優先考量了使用者,雖然這麼做帶給訊號品質正面影響,但就電磁輻射場型而言,卻變得更難以預測。
根據愛美科在比利時根特大學設置的WAVES研究團隊進行了幾次模擬,並在其實驗室中驗證所取得的數據如下:
在距離5G基地台60~70公尺的地方,這些實驗記錄了以下電磁場輻射等級:
A.一般通話:0.3V/m(平均值)~5.5V/m(最壞情況)
B.視訊通話:0.3V/m(平均值)~5.4V/m(最壞情況)
C.最大網路負載:3.7V/m(平均值)~5.3V/m(最壞情況)
此項實驗的結論是,採用Massive MIMO的5G基地台與智慧型手機互動的人可能感受到較高程度的(局部)電磁場暴露,他們也因此運用了專用的5G無線電波束,但不使用5G網路的人接收到的輻射似乎比在4G網路中的還要少。(詳見”這篇”)。
WHO擬定的電磁波標準在900MHz頻段下為41V/m,相當於3.5GHZ頻段下的61V/m。以該實驗所測出的最壞情況為5.5V/m,距離安全標準61V/m還有很大距離,所以差異影響應該相當有限!
總結,5G基地台發射的無線電波是屬於非游離輻射,加上台灣基地台設置都有符合國內法規及國際規範遠低於安全臨界標準,雖然民眾使用5G智慧型手機可能感受到較高程度的(局部)電磁場暴露或是熱效應影響,但整體而言,5G基地台產生的電磁波對人體健康並沒有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