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捧遊大家好,因為今天的主軸是吳哥寺,所以必須要說明一下吳哥寺與吳哥城,以免混淆,
吳哥城,英文是Angkor Thom,Agnkor唸作安溝,吳哥據說是廣東話的發音,而Thom就是「大」的意思,所以吳哥城也被稱作大吳哥或吳哥大通城,是當初高棉王朝的首都,而首都裡有很多寺廟、皇宮、人工池;
首都外圍以非常講究的方式,被許許多多寺廟、建築跟東、西美蓬跟水池包圍;
大吳哥裡頭有很多分散的景點,所以走訪時並不會感覺遊客很多,非常適合緩慢地感受吳哥氣氛。
吳哥寺,英文是Angkor Wat,Wat是寺廟的意思,通常被稱作小吳哥,是絕對必訪景點。
當時高棉王朝信仰印度教,所以吳哥建築多半都有隱含印度教中的典故或神祇,
吳哥寺又是其中之最,象徵須彌山的中央聖塔是建築核心,
是國王獻給諸神的神國,信仰的中心,佔地廣闊,非常壯觀,
但因為整個吳哥寺從聖塔到迴廊都是熱門景點的關係,所以遊客相當多。
下方圖片中,比較大的正方形就是吳哥城(俗稱大吳哥),
比較小的正方形就是吳哥寺(俗稱小吳哥)。
而吳哥遺跡的「大圈」部分,
根據最上方我的手繪圖,大圈指的是吳哥城外的寶劍寺、斑蒂普粒(忘記寫普粒了!)、
涅槃宮、塔松將軍廟、東美蓬、比粒寺、皇家浴池、斑蒂喀黛、塔普倫寺、塔高寺、塔馬儂遺址跟周薩神廟;
同時包含吳哥城牆內、距離宮殿較遠的生肖塔跟空中宮殿。
我自己的大圈探訪順序可以看圖中咖啡色筆跡的編號(有點像黑色……)一早先去吳哥寺看日出、看完逛吳哥寺,看日出約在清晨四點左右出發,到吳哥寺時一片黑,司機停在遺跡外面告訴我會面地點時我緊張不已,因為什麼都看不到等天亮了要離開時該怎麼找司機啊!
(但是後證明我多慮了,暹粒的司機們都內建有遊客掃瞄器,再遠、走錯地點他們都會找到人)
理性物怪,一片漆黑拍到一點遺跡我已經很感動了……
再次提醒大家,一定要攜帶手電筒!
吳哥寺的遺跡就算在陽光燦爛之時候都高高低低凹凹凸凸相當難走(畢竟不是台北,沒有路平專案),更不要說在一片漆黑之中,非常危險,然後我用身體證明手機的手電筒是不夠力的,千萬要帶真正的手電筒唷
***另外提醒大家,充電式手電筒是不能帶上飛機的喔!
因為是「鉛酸電池」,不管是手提還是託運都不行,所以要記得乖乖買放電池的手電筒唷***
接著關於看日出時站立的位置,是一門學問。
我的司機告訴我,如果只是想要靜靜地看著日出,不想被打擾的話,走到護城河附近人會比較少,但是這個位置距離吳哥寺聖塔比較遙遠,頂多就是水面上有三座塔尖;如果是想要近距離看著太陽從聖塔後面出現,一定要站在水塘旁邊,而且站得位子好的話,太陽出來時還會從水塘中看見美麗的倒影,再加上太陽會從聖塔的右方升起,所以水塘的尖角處是最完美的位置--同時也是最多人的地方,因為我沒有馬上搶到好位子(事前沒做功課……)所以只能站在水塘中央,
隨著天空漸漸亮起,我看到的景色是這樣:
從照片中可以看見右方很多亮點,那個位置其實並不理想,(目珠比較好的捧遊就會發現那邊人少少)許多遊客隨著天空漸亮離開那邊往後走,因為聖塔在參拜道路正前方,如果在聖塔正面或離聖塔很近,就拍不到水池中的倒影,加上那邊視線會被樹擋住,拍出來的畫面很雜亂。
雖然講得好像很專業一樣、也搶到灘頭,但我沒有拍到日出,因為天色已經亮到不行之後我就收相機了,還耐著性子等了一會兒,欣賞四周漸漸冒出來的油畫攤販、逛了一下遺跡迴廊,都沒等到大顆的太陽,我就……放棄了。
吳哥寺壯觀、聖潔、莊嚴,沒有親眼見到它,很難領會它給人的震撼。
迴廊的浮雕。
這幅是Kauravas之戰的浮雕,大致上是在描述一場表兄弟之間的大戰,出自古代史詩摩訶婆羅多。
浮雕中可以看見細膩的雙輪戰車、戰象,以及一排一排或持矛或揮劍的士兵。
吳哥寺中的迴廊非常複雜,一共分作三層,第一層長廊左右兩側牆上都刻有大型浮雕壁畫,
一共有八幅保存狀況不一的浮雕,主題多半出自印度教中的神話故事或史詩戰事,
每面浮雕牆都有像這樣的解說可看,網路上也有很多資訊(況且要我一個個解說我可能要寫到明天),我就不在此贅述,單純分享照片。
仙女的浮雕也非常精緻美麗,可惜多半都遭到人為或自然破壞。
每一個轉角我都有回到原點的錯覺。
在遺跡上休息的浪漫,在遺跡內出乎意料的涼爽,灰色的巨靈與外頭的烈日彷彿不在同一次元,
冰涼的觸感讓我有種錯覺,我緊貼著的不是岩石,是數世紀前文明殘存的幽魂。
那種斑駁真的極度迷人。
凸起的石塊很像古墓奇兵或波斯王子遊戲中的陷阱,哈哈。
現已不開放攀爬。
如果要去吳哥要趁早,我覺得會有越來越多的遺跡不開放進入。
矗立千年,獨立而寂寞。
(ㄍㄟ掰一下啦,哈哈哈)
走出迴廊靠近陽光,看見其他觀光客後,我才有身處二十一世紀的真實感,
離開穿過吳哥城從北門前往寶劍塔、依序探訪圖片上每一個遺跡,下回,即將專文介紹我非常喜歡的幾個外圈遺跡,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