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過去就曾有廠商開發出一款 AirBar 外接配件,裝上你的 MacBook Air 或 Windows 10 筆電,螢幕就能立刻變成支援觸控功能,但這配件要價不便宜,因此對絕大多數人說,不太會因為這麼一點方便性而花錢。而現在,似乎有 CP 值更高、更平價的方法了,最近就有國外開發團隊只花費 1 美元(約 30 元台幣),就成功把 MacBook 螢幕改裝成支援觸控,非常神奇厲害!
Sistine 計畫
這款由國外開發者 Anish Athalye、Kevin、Guillermo 與 Logan 共同花費約 16 小時製作出的裝置,稱作 Sistine 計畫。其原理很簡單,他們藉由 MacBook 本身的視訊鏡頭,來捕捉手指觸碰螢幕的狀態,然後再透過一些程式運算、觸發鼠標事件等等,進而實現螢幕支援觸控功能的結果,所以嚴格來說應該是變成利用手指來操作鼠標。
從幾乎跟 MacBook 螢幕平行的角度看下去,會發現到螢幕反射手指光澤的不同,越靠近越亮,所以說就以這個作為判斷原理:
不過螢幕的視訊鏡頭是對著人,要怎麼樣才能讓它看到這光澤變化呢?他們想到一個最簡單的做法,就是製作一個反射的小鏡子,透過硬紙板、熱膠以及小鏡子等材料,完成下圖這個裝置,然後將它裝在螢幕的視訊鏡頭上,而花費只有 1 美元:
最重要的外部裝置已完成,接來就是電腦裡到程式運算。首先,他們先寫出檢測手指的演算法,藉由手指輪廓與螢幕反射輪廓之間的距離,來判斷是有觸摸到螢幕、還是懸停在螢幕前方:
再來是收集視訊鏡頭與螢幕的座標數據,進行匹配與計算,就成功實現手指移動時,螢幕畫面位置也跟著改變:
最後將手指觸摸以及懸停在螢幕前方,轉換成鼠標事件,這樣基本上就完成了,下方是他們釋出的 Demo 影片:
而從 Demo 影片可以看到,雖然真的實現觸控操作,但其速度以及精準度還不是非常好,畢竟還只是最初型,不過他們認為只要在進行一些簡單修改,如:用更好的視訊鏡頭(他們所用的是 480p)、讓視訊鏡頭看到整個螢幕的曲面鏡子,就能運作得更好。
對於有興趣的讀者,他們也把 Sistine 的程式碼放在 GitHub 上,開放給所有人使用,可以下載來玩玩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