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機械臂給人的印象就是功能單純,不怕苦不怕難不用休假,但偶爾需要保養維護。最近的 AI 研究者往往會為這些工業機械臂創造一些不一樣的應用思維,像是當個指揮,打個爵士鼓之類的。紐西蘭作曲家 Nigel Stanford(或稱 Nigel John Stanford)就用工業機械臂來作音樂,他使用數架 KUKA 公司販售的 工業用機械臂 ,這些機械臂採用華為的 5G網路連結,可以做到彼此協同工作的程度。因此 Nigel Stanford 讓這些機械臂當起樂手,彈著貝斯或是鋼琴,甚至打個鼓跟打個碟都難不倒:
▲MV中出現各種樂器不意外,但彈奏樂器的如果有不少是機械臂的話,能彈出好聽的曲子嗎?
機械手臂是許多自動化生產線上常見的工具,好處就不多說了,一般想到機械手臂,肯定跟力氣大,能像人手一樣做著固定的工作,而且不太需要休息的特點有關,但在音樂上,工業機械手臂也能夠有很好的表現。紐西蘭作曲家 Nigel Stanford 就在他的新曲《Automatica》的MV當中,運用了大量的機械手臂來彈奏樂器,組成樂團來演奏出超現實又帶有科幻風的曲子:
Nigel Stanford 所製作的樂曲多半有電子音樂的元素在,過去他曾經與製作人 Shahir Daud 創作了一個結合水、白色粉末、油質、火,甚至電的素材的音樂影片 CYMATICS,影片的呈現很有動感,各種元素隨著音樂而有了舞動的感覺,而最近 Nigel Stanford 的作品有了新夥伴,就是工業機械臂。這些機械臂是由德國 KUKA 公司製作生產的機械手臂,在 Automatica 這首曲子中既像是伴奏者,又像是主導者:
▲兩支機械臂試著演奏貝斯的聲音。
▲還有兩隻機械臂在鋼琴上舞動,儘管只有兩個手指,但還是能靈活的敲擊琴鍵。
▲所有的機械臂透過管理軟體 automatica 控制,從管理介面上可以注意到不同的機械臂負責不同的任務。有負責 Bass 的、爵士鼓的,底下還有雷射。
▲將唱盤放上機器,難道是要自己打碟嗎?不,並不是。
▲而是機器臂親自打碟,打得可厲害了,感覺根本不像機械臂在打碟,不看畫面反而覺得跟真人在打的聲音差不多。
▲旁邊的爵士鼓也有兩支機械臂盡情揮舞,看來除了唱歌以外,演唱會其他部分都可以讓機械臂處理妥當了。
▲然而這時,畫面突然有了異樣的變化,難道是被病毒入侵了嗎?
整部音樂影片其實給人一種相當近未來科幻的感覺,整個音樂過程中,除了 Nigel Stanford 弄著電腦,彈著電吉他以外,其他的動作都是機械臂一一完成,形成了一種相當奇妙的和諧畫面。像是人與機械在音樂中融合,卻有隱約感覺到格格不入的感覺。而到了影片的後段,機械暴走了。
▲機械臂掄起貝斯就砸,讓人想起一些硬派搖滾演唱會,有時唱嗨了也拿起手中的東西摔。
整體來說,Automatica 整首曲子相當吸引人,但真正有趣的是 MV ,突如其來的節奏與破壞,看似和諧卻隱約藏著問題。加上大量使用機械臂的特色,都讓人感覺到科技的強大之處。據說這些機械臂能達到 0.03mm 的移動精度,但就算設計極佳,Nigel Stanford 仍需要仔細的調整擺動跟節奏,才能創造出獨特的機械臂樂團。
▲Nigel Stanford 在 MV 開拍前對機械臂進行了一番調校,確保演出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