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次 CES 中鋒頭最健的莫過於 Amazon Alexa,這個對台灣消費者而言非常陌生的東西到底是什麼?又到底為何會成為 CES 中各家廠商趨之若鶩的當紅炸子雞?今天就一起來了解一下這個不容忽視的熱門語音助理技術。
Alexa 是什麼?早在 2014 年時,Amazon 推出首款運用整合 Alexa 技術的產品「Amazon Echo」第一代時,這個名詞開始進入大家的視野,從此慢慢成為難以忽視的存在。在初期時,幾乎所有技術領域專家對 Alexa 這個服務難得一致地唱衰,相較於同類型的 Google Now、Apple Siri 而言,Alexa 已經姍姍來遲,更別說它獨立於行動裝置之外,於是將之視為 Amazon 的銷售手法與噱頭,隨著 Echo 在市場上熱銷,Alexa 成為消費者們的新歡摯愛,也奠定難以撼動的地位。
▲Amazon Echo
※圖片來源
Alexa 能做些什麼?到底 Alexa 為何可以有今日的成功?首先我們要講到的是在於「操作顛覆」的部分,其他已經上市的 IoT 系統幾乎都需經過開啟專屬應用程式後「觸控」操作來完成,語音助理 Siri、Google Now 只能做為輔助工具,在 Amazon Echo 這款聯網語音雲端裝置上,我們可以看到它採用完全相反的方式,以語音作為主要操控方式,使用者幾乎只靠說話就能與之互動,透過下達語音指令,Alexa 可以為你閱讀新聞、查看天氣與交通狀況,還能點播指定歌曲、回報賽程狀況、確認行事曆、預定Pizza、叫車、購物等,可以說是一款體現語音助理與生活相互融合的絕佳範例。
(C 編補充說明:Amazon Echo 面世時,Google Home 還沒有出現喔!Google Home 是 2016 年下半時才推出的產品;Apple 是在 2016 年的 WWDC 中才宣布釋出 SiriKit 開發者工具。)
▲Amazon Echo Dot
※圖片來源
另外就要說到 Alexa 對開發者友好的一面,相較於 Google Now 和 Apple Siri,Alexa 更開放地提供第三方開發者使用 Alexa 開發工具(ASK),並且運用 Amazon API 發布指令來控制產品,在 Alexa app 中有上百種來自第三方開發者所創建的服務,讓 Alexa 本身能做的事情更多樣化與多角發展,廣為結盟之下逐漸構建出 Alexa 生態圈,產品類型從服務、軟體擴大到硬體設備。越來越多產品整合與內建 Alexa 語音助理系統,從日常小物件、大型家電再到汽車、機器人等,例如已經上市的 Philips Hue 系統燈具,到這次CES上看到的 LG Hub Robot 機器人、美泰兒的家居嬰兒照護設備 Aristotle、Roomba 掃地機器人以及 Ford F-150 系列汽車即將全系列引進。
▲車用系統引進 Alexa
※圖片來源
目前同為英文系統的 Google Home 以後起之秀的姿態企圖想要追趕 Amazon Alexa 的步伐卻顯得有點辛苦;而 Siri 雖然支援中文,但初期系統的封閉並不對外開放運用,儘管現在已經釋出 Sirikit 開發工具,要想看到欣欣向榮的景象還需要一大段時間的努力。Alexa 雖然周邊設備豐富又好用,紅翻歐美半邊天,之所以不被台灣消費者所熟知,最大的問題在於僅支援英文操作,尚未有多國語言的支援選項,台灣也並未引進,如想入手必須從海外採購,這對於絕大多數台灣消費者來說也會是一大門檻,到底未來 Alexa 會否考慮推出多國語言嘉惠更多非英語系國家的擁護者,那就是只能放在心中暗暗期待許願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