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G Phone 開箱 ,自從幾週前 ROG Phone 的消息正式公布以後,在市場上掀起一波非常大的討論聲量,除了 ROG Phone 是 Android 平台中規格最高、效能最好的旗艦機以外,發佈時又同步了七項周邊,不含手機就要 29990 元,加上高階版本加起來總價超過六萬元,一舉超過 iPhone Xs Max 52500 的售價引起市場話題。其實 ROG Phone 最大的特點就是由裡到外,包含周邊都是為贏而生,在各方方面面都頗具巧思,並不是只有價格噱頭而已。
要寫這篇開箱講實話是非常麻煩的,因為從來沒有任何一款手機或3C產品除了產品本身以外,還要同時介紹這麼多的周邊,但偏偏這些周邊幾乎每一項都各具特色,沒全部介紹到感覺就沒有把 ROG Phone 的靈魂發揮出來,所以就算再麻煩、再花時間也要把大全套全部為大家開箱開好、開滿。
 
ROG Phone 大全套開箱
話說在前面,其實 ROG Phone 大全套我個人認為「宣示技術」的成分比較多,一般人依照個人使用需求購買即可,畢竟動輒六萬元的高價不是每個人都受的了的。阿達會在本文中一一介紹大全套中的所有配件與「值得購買指數」,提供給大家作為選購參考,不然全部加起來真的是比電競筆電還要高價呀!
ROG PHONE 大全套開箱 完整版影片,全長21分鐘:
 
ROG Phone 限定登機箱
如果你真的購入 ROG Phone 大全套,你首先會拿到一咖印有 ROG 敗家之眼 LOGO 的限定款登機箱,外層保護套上也印著敗家之眼:
ROG Phone 限定登機箱尺寸約 20 吋,就是一般可手持免托運的大小,在外層印刷了限量的 ROG 之眼與具有科技感的紋路,而且是真的可以拿來當登機箱使用的(要把裡面的東西都掏出來):
打開內部則是放置了包括 ROG Phone 512GB ROM 版(市價 31990)、專屬保護殼(市價NT$ 1,490)、TwinView雙螢幕基座(市價NT$ 8,990)、桌上型遊戲基座(市價NT$ 4,990)、GameVice遊戲控制器(市價NT$ 2,990)、Type-C五合一擴充底座(市價NT$ 2,990)、WiGig®無線投影底座(市價NT$ 7,990)等配件,而 ROG Phone限定登機箱則是訂價 NT$ 4,990,不含手機包括行李箱總價為NT$ 34430(加上手機 31990 元,所以總價為 66420元):
ROG Phone限定登機箱購買指數:★★(ROG Phone限定登機箱訂價 NT$ 4,990,考驗大家的愛意)。
 
 
ROG Phone 開箱
ROG Phone 不必多說,是華碩 ROG 電競團隊歷時整整一年半才開發出來的心血結晶,整支手機都只為了「電競」所設計,幾乎除了基本的打電話、拍照功能以外都是為了讓玩家有更好的遊戲體驗與電競享受,在黑色外盒上的紅色 ROG 之眼隱約就透露出戰鬥氣息:
外盒設計上也很有巧思,採用六角型柱狀設計,頗有 EVA 新世紀福音戰士的感覺:
側邊標示 ROG AERODYNAMIC SYSTEM ,這是 ROG 筆電專用的主動散熱機制,也下放到 ROG Phone 裡了:
打開如捲軸般的外箱,手機與配件巧妙的放置在裡面,這外盒的設計個人給 90 分:
所有配件包括 ROG Phone、編織線材質充電線、變壓器、側邊保護蓋與 AeroActive 散熱風扇:
在這邊要花點篇幅介紹一下 ROG Phone 的專用變壓器「HyperCharge」,大家都知道一般手機邊充電邊玩溫度會飆非常高,使用起來並不舒適,那是因為手機內部的充電晶片在充電時為了穩壓而發熱的緣故。HyperCharge支援10V/3A、QC 4.0、PD 3.0 等快充格式以外,並將IC晶片移至變壓器內降低手機發熱,所以您在外如果搭配 HyperCharge 邊充電邊玩的話,就可以有效降低手機工作溫度。不過要注意的是如果接一般變壓器就沒有這個效果了:
ROG Phone 採用 6 吋 18:9 2160×1080 AMOLED 螢幕具有硬體 HDR (不論遊戲或影片都有 HDR 效果)、DCI-P3 108.6 %廣色域、100000:1對比能力、亮度高達 550nits,螢幕更新頻率為 90 Hz、反應時間僅有1ms,讓遊戲進行中可以完全無殘影。正面覆蓋最新康寧第 6 代 2.5D Curved Corning Gorilla glass 曲面玻璃,在 1m 的高度測試中,可達到連續 15 次摔落無損的強度:
前鏡頭搭載 800 萬畫素 F/2.0 鏡頭,具備人像景深、美顏、全景自拍等功能。在螢幕上下兩端配置了立體聲雙喇叭,支援 DTS X:Ultra 音效 + NXP 9847 擴大器,音效非常優異,也是近期我個人覺得音量最大的手機之一:
機身右側配置的是音量鍵與電源鍵:
在側邊左右兩側則另外配置了超音波感應的「AirTriggers 超音波觸控鍵」,可模擬搖桿上L1、R1的操控感,還可以任意自定義按鍵功能(如換彈匣、補血等等):
機身左側配置 SIM 卡插槽與側邊連接埠:
側邊連接埠外面使用矽膠軟塞保護,拔起來之後變可以與 ROG Phone 的各式周邊進行結合使用,這也是 ROG Phone 與眾不同的主要設計:
SIM卡插槽部分則是使用 4G+4G 雙卡雙待,並支援台灣 4G 全頻段、5CA 4×4 MIMO、LAA 等高速上網協定,而且還支援 NFC 行動支付。不過要注意的是 ROG Phone 並不支援記憶卡擴充,但是內建記憶體由 128 GB ROM起跳,最大到 512 GB ROM,的確也不太需要記憶卡擴充:
機身底部則是有麥克風、TYPE-C 連接埠與 3.5mm 耳機孔,I/O 非常完整,不過可惜的是僅具備生活防水能力,使用上要小心一點
接著來看背面,ROG Phone 應該是全球第一款在機身背面同時加入玻璃金屬元素於一身的「異材質混搭」智慧型手機:
機身背面中間的 ROG 敗家之眼還是會變色發亮的(還支援 Aura Sync):
拍照部分硬體規格與 ZenFone 5Z 相同,主鏡頭採用 F/1.7 Sony IMX363 1200 萬畫素感光元件(1/2.55 吋、每單位像素 1.4 微米)四軸 OIS 光學防手震、副鏡頭為 F/2.0 800萬畫素 120度超廣角鏡頭,並支援 16種 AI 智慧場景辨識攝影。在鏡頭右下角則是不規則狀的指紋辨識區(辨識速度頗快),整體設計相當具備科技感:
背面金屬區域採用鑽石切割工法,並以動物爪痕為概念刻出兩道橘色撞色區域,以視覺衝突感突顯出其華碩造機工藝之深厚,這樣的設計可說是空前未有:
ROG Phone 影音開箱:
ROG Phone 購買指數:★★★★☆(電玩族群必買,口袋不夠深的話,購買 26990元的128GB ROM 版本即可)
豐富的各式周邊配件
AeroActive 散熱風扇
接下來開始介紹 ROG Phone 的各式配件吧,首先是「AeroActive 散熱風扇」,這也是唯一會隨 ROG Phone 一同贈送的周邊。平常時其實並不需要使用,當玩家開始進行重度負載的電玩遊戲時,就可以安裝到手機背面進行降溫,能在遊戲進行中可降低表面溫度達 4.7 度,讓使用者就算玩一段時間也不會有燙手感:
而且安裝之後背面的 敗家之眼也會啟動,一整個就是酷:
由於大部分的遊戲都是橫式操控,安裝上 AeroActive 散熱風扇之後在下方可直接連接電源與 3.5mm 電競耳機,不怕電力不夠造成遊戲中斷,全部都是以電玩思維設計呀:
 
TwinView 雙螢幕基座
TwinView 雙螢幕基座這個周邊相當有趣!他是將 ROG PHONE 置入到上蓋區域內組合,變成一個很像 NDS 的雙螢幕操作介面,具備延伸遊戲畫面到第二螢幕的功能:
取出後 TwinView 雙螢幕基座後可以看到上半部保留了安裝 ROG Phone 的空間,下半部則是另一組螢幕(同時也有兩顆立體聲喇叭),另外底座本身也搭載了 6000mAh 電池,可邊玩邊對 ROG Phone 充電:
將手機橫放置入即可,後方上蓋有卡榫可固定手機:
合體完成,像不像 NDS 呢:
背面特寫,開孔保留了主鏡頭位置,並搭配野獸爪痕與會變換顏色閃爍的 ROG 敗家之眼,看起來就是霸氣:
底座下方配置了 SD 卡讀卡機與 TYPE-C 充電連接埠,此外還有 L1、R1 實體按鍵(對應 AirTriggers):
手把底部還配置了 3.5mm耳機孔,讓你玩遊戲也不會吵到別人,立體聲音效更方便聽音辨位擊殺敵人:
還有電源鍵實體按鍵可用:
使用時上、下螢幕的程式是獨立的,可以作為多工(雙螢幕雙工)使用,邊玩遊戲、邊看影片或一邊視訊聊天沒有問題。ROG 團隊的目標是讓遊戲進行時(如玩 Free Fire)下方畫面是正在執行的遊戲畫面,上半部則是地圖與裝備狀態,但這部分就要遊戲廠商配合開發(目前正與遊戲廠商開發中),此外TwinView 雙螢幕基座最強大的是還可以直接將遊戲畫面+直播主本人畫面(使用前鏡頭)組合直播到 YouTube、TWITCH 等平台(目前不支援臉書直播),不需再透過複雜的影像擷取卡+電腦就能辦到,對於有心想成為電競手遊直播主的人來說相當方便:
TwinView 雙螢幕基座影音開箱:
TwinView 雙螢幕基座購買指數:★★★★(其實這是最推薦購買的周邊,但價格可以再買一支中階手機了)
 
桌上型遊戲基座
桌上型遊戲基座功能有點像 Samsung 的 DEX,不過 I/O 更齊全且支援更多周邊,可直接將手機作為桌機操作,拿來看影片玩遊戲沒有問題。最強的是還可以跟 ROG 桌機連結切換畫面使用:
外觀就是一個手機的 DOCK,右下角配置了支援 AURA SYNC 的 ROG 之眼,左側的按鍵就是切換桌機訊號用的:
桌上型遊戲基座 I/O 超級多,在機身左側配置了 Display Port(連接 ROG主機做訊號切換)、Micro B 連接埠、SD 讀卡機:
後側則是MIC、耳機、HDMI、Display Port、RJ-45、USB 3.0*4與供電用的 TYPE-C 連接埠:
只要接上螢幕鍵盤滑鼠就能作為獨立主機使用,不過比較可惜的是華碩並沒有另外客製桌機模式介面,只是單純的螢幕放大:
玩遊戲時按下 F11 就可自定義螢幕虛擬按鍵與實體鍵盤按鍵的位置,並可以存檔分享,華碩表示考慮做一個平台讓玩家分享自己設置的定義檔:
這樣就可以用實體鍵盤滑鼠玩遊戲啦,根據阿達小女兒表示這樣玩順手超多,而且畫面大也容易看到敵人、瞄準也順手,她這一場一次KO了11個對手,超開心:
桌上型遊戲基座影音開箱:
推薦購買指數:★★★★(4990元,I/O與功能齊全,適合放電腦桌上,值得購入)
 
TYPE-C 五合一擴充底座
TYPE-C 五合一擴充底座功用與「桌上型遊戲基座」差異不大,都是連接手機後當作桌機使用的應用:
可延伸出 RJ-45、HDMI、USB 3.1 TYPE A 連接埠*2與 USB 3.1 TYPE-C 連接埠*1等連接埠,原則上只要外接鍵盤滑鼠就可以當小電腦使用,你可以想像他是「可攜帶式」的桌上型遊戲基座,一樣可以設定硬體熱鍵操控 ROG PHONE:
接的位置是機身側面的連接埠:
影音介紹,建議售價2990元:
建議購買指數:★★★(2990元)
 
WiGig 無線投影基座
WiGig 無線投影基座這個周邊的功用是將畫面投影到大螢幕上,透過 802.11ad 傳輸延遲時間僅有 20ms,肉眼幾乎感受不出延遲,不過使用上有距離限制與角度的限制(6公尺、120度以內且無遮蔽物):
外觀上就像一台無線分享器:
背後則是只有電源、HDMI與 USB 連接埠,使用時手機端需開啟 WiGig 連線:
WiGig 無線投影基座影音開箱:
建議購買指數:★☆(7990元,價格有點貴,但可以搭配 GAMEVICE 遊玩,也可作為無線投影追劇使用)
 
GAMEVICE 遊戲控制器
GAMEVICE 遊戲控制器其實不是 ROG Phone 獨佔的周邊,他也有一般手機與 iPhone 版本,只要裝上去就可以讓手機變身 PSP 一般,以實體按鍵操控進行遊戲。而這一款則是廠商專為 ROG Phone 所打造,尺寸大小安裝起來都很合身:
左邊是十字方向鍵、右邊則是各種按鍵,所有按鍵都可以透過 App 自定義,而且支援的遊戲也很多,大都是隨插即用,不需特地設定:
只要將 ROG Phone 安裝到右側 TYPE-C 連接孔,另一端再扣上即可:
這樣就可以玩遊戲了,很簡單:
上方還配置了 L1/L2、R1/R2 等按鍵(一樣可自定義):
底部還保留了3.5mm耳機孔與充電用的 TYPE-C連接埠,讓您邊充電邊玩遊戲:
GAMEVICE搖桿影音開箱:
建議購買指數:★★★☆(2990元)
 
 
ROG Phone 專屬保護殼
ROG Phone 專屬保護殼就是 ROG Phone 專用的手機殼,主打的是使用便利性:
ROG Phone 專屬保護殼採用三截式設計,最大特色就是中間段可拆卸下來安裝其他配件,讓手機上下兩端還是被完整保護:
安裝時也不是直接扣上,而是要先撕下保護殼內側的貼紙,將手機殼上下兩端牢牢黏在 ROG Phone 上面:
安裝完成,開孔位置相當精準,相機、指紋辨識、ROG 之眼與撞色爪痕都有突顯出來:
另一個特色是如果要使用 ROG Phone 各種周邊的話,只要拆下中間段保護殼一樣可以使用 AeroActive 散熱風扇這類周邊,不過要使用 TwinView 雙螢幕基座與 GAMEVICE 的話就還是要將手機上下蓋拆下,不過因為是水洗膠還是可以黏回去:
ROG Phone 專屬保護殼影音開箱:
推薦購買指數:★★(1490元,單買手機的人可以考慮)
 
為贏而生!ROG Phone 內在不簡單
ROG Phone 除了各種配置與周邊都是為了電競而設計,內在部分也不馬虎,也是充滿了戰鬥氣息,內建的遊戲中心可以開啟「X模式」除了可以啟動機身背面的 ROG 之眼以外,連桌面的畫面都會開啟並泛出紅光,而且效能也會大幅度提升。遊戲中心還可以監控 CPU/GPU 頻率、記憶體與空間狀況,還可以調整 AeroActive 散熱風扇轉速、Aura Sync 燈號顏色…算是手機內建的萬用軟體:
ROG Phone 的桌面主題一看就覺得充滿戰鬥氣息,異常好看。內建的功能都是以實用、電競為主,正中央的「G」就是遊戲中心:
內建程式集清單:
設定介面,硬體規格為特規版 Qualcomm Snapdragon 845 處理器、8GB RAM、512GB ROM,系統為 Android 8.1:
ROG Phone 共有兩個版本,分別為內存 128GB 與 512GB 版本,記憶體都給了 8GB RAM,算是相當大器:
遊戲精靈除了有勿擾模式以外,還可以顯示效能資訊、錄製遊戲畫面、按鍵巨集…還具備 TWITCH 與 YouTube 直播功能(尚不支援 FB):
開啟效能顯示在畫面左上角會顯示當前的CPU、GPU、溫度與當前 FPS 數,對於測試遊戲表現很有幫助:
 
Android 最快效能怪獸!安兔兔輕鬆突破 30 萬分
ROG Phone 搭載特製版的 Qualcomm Snapdragon 處理器,處理器頻率高達 2.98 GHz(市面一般S845為2.8GHz),加上8GB RAM 與高速 FLASH 內存,效能表現是目前市場上最高水準的旗艦等級:
以安兔兔測試,大部分時間都可測得超過 300000 分以上的表現,3D MARK的成績也非常不錯:
GEEKBENCH與PCMARK 2.0 成績都是目前 Android 最高:
ROG Phone 搭載 4000 mAh 大電量電池,在不玩遊戲、沒開啟 X 模式的狀態下,透過 PCMARK 2.0 以瀏覽網頁、播放影片、文書處理…等情境持續壓力測試,由 100% 到 20% 共撐了 10 小時 15 分,預估至少有 12 小時的續航力表現,以這種高階機種來說表現算不錯:
照相部分 ROG Phone 主鏡頭採用 F/1.7 Sony IMX363 1200 萬畫素感光元件(1/2.55 吋、每單位像素 1.4 微米)四軸 OIS 光學防手震、副鏡頭為 F/2.0 800萬畫素 120度超廣角鏡頭,並支援人像景深模式、16種 AI 智慧場景辨識攝影:
主鏡頭與超廣角鏡頭的表現蠻不錯的,ROG Phone 還有自己專用的浮水印:
近拍的自然景深效果不錯:
 
結語
ROG Phone 整體來說是近幾年智慧型手機市場「最有創造力」的產品,除了本身的超高硬體規格之外,所有的設計、附加的周邊說都是「為贏而生」並不誇張,不論是橫式操作設計、側邊連接埠配置、AeroActive 散熱風扇、X模式、遊戲精靈的各種巧思…在手機本身就可看出團隊的用心。而且作為高階智慧手機的各項功能(使用效能、拍照、續航、規格…)也都在水準之上。
而周邊部分老實講大全套看起來很嚇人,但部分周邊功能性較少且單價頗高(如 WiGig無線投影底座),建議視個人需求購買即可,個人覺得桌上型遊戲基座、TwinView 雙螢幕基座這兩個周邊就相當吸引人,很有購入的價值。ROG Phone 與周邊因為量少、製程麻煩,價格有點高是意料之內的。
至於誰是 ROG Phone 的TA?我覺得如果您是重度手遊玩家(尤其是 吃雞類、黑色沙漠等重度吃資源遊戲),而且經常會在網路上直播遊戲過程的話,那 ROG Phone 相當適合你。另外 ROG 死忠粉絲光看背面的敗家之眼就可以買了,不要想太多XD,以上是 ROG Phone 個人的開箱評測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