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在亞太地區的潔淨能源發展再度邁出關鍵一步。Google 宣布與全球可再生能源領導機構之一的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openhagen Infrastructure Partners, CIP)達成合作協議,簽署首宗位於台灣及亞太區的離岸風電購電協議。進一步運用風力資源來支持其在台灣的營運。
Google 再推動亞太潔淨能源:達成台灣首宗離岸風電合作
這項合作的核心,是來自 CIP 開發的「渢妙一期風場」。根據協議內容,Google 將從該風場取得具成本效益的無碳能源,預計於 2027 年風場商轉後,為其位於台灣的資料中心及辦公設施提供穩定電力。此次購電協議的重要性不僅在於滿足自身日益增加的用電需求,更在於其產業帶動效果。渢妙一期將成為台灣「離岸風電第三階段區塊開發」中,首個成功取得融資的案場,代表著國際科技巨頭的資源承諾有力支持本地再生能源產業發展。
Google 在台灣潔淨能源的佈局,不止於離岸風電。Google 目前正加速打造多元化的能源組合,進一步鞏固全天候無碳能源供應能力。近期,Google 也正式啟動台灣第一宗企業地熱購電協議,開發島內深具潛力但尚未被廣泛商業化的地熱能源。相較於日照受限的太陽能及具間歇性的風力發電,地熱能源具備「全年無休」、「24 小時穩定供電」的基載電力特性,成為彌補其他再生能源間隙的重要一環。
此外,Google 早於數年前便積極推動太陽能發電的企業購電合作,在台灣促成了首例再生能源企業購電協議,並承諾推動 1 GW(100 萬瓩)級規模的太陽能資產建置。如今,風電、地熱、太陽能三大潔淨能源齊頭並進,為 Google 積極邁向無碳運算未來奠定堅實基礎。
要實現真正的全天候潔淨能源供應,僅靠多元電力來源還不夠。Google 表示,透過其研發的「碳智慧運算平台」,能夠智慧調度資料中心的工作負載,根據能源使用效率與碳排量,動態將運算分配至碳足跡較低的地區及時段。例如,當某地區風電發電量充沛時,系統便能將部分雲端運算工作移轉至該地資料中心,不僅提升能源使用效益,也有效減少整體碳排放。
這一系統同時搭配 Google Cloud 雲端平台的「碳排放工具」,讓客戶可以實時追蹤其在雲端服務中所產生的碳排放數據,進一步優化其永續策略。這項措施尤其對 AI 等高耗能運算工作負載具關鍵意義,使其也能朝向更永續的方向發展。
Google 的這一系列動作,反映出其對亞太區潔淨能源解決方案的長期承諾。台灣不僅是 Google 在亞太資料中心佈局的重鎮,更逐漸成為其實驗與實踐能源創新模式的重要試點。從全球第一批採用企業 PPA 模式購電的科技企業之一,到如今推動離岸風電、地熱等新型態潔淨能源,Google 的策略顯示出,其能源政策不僅著眼於降低自身碳足跡,更積極引導當地能源產業升級與制度創新。
根據 Google 的官方說法,其終極目標是實現「全年無休無碳能源」(24/7 Carbon-Free Energy)運營模式,也就是每小時、每地點皆完全由潔淨能源供電。這一目標不僅是對科技產業自身的挑戰,也是對傳統電力系統與政策設計的積極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