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成式 AI 的流行,現在則是有一篇論文研究探討了透過 AI 分析人臉影像來預測學業工作等成績的技術可行性,還有對於未來求職可能造成的道德與歧視問題。繼續閱讀研究指 AI 能以面相預測學業工作成就,AI 版靈能對決一觸即發?報導內文。
▲圖片來源:SSRN
研究指 AI 能以面相預測學業工作成就,AI 版靈能對決一觸即發?
對於透過面相來評判一個人個性甚至是未來成功與否的做法。在我們這邊早早就有「不可以以貌取人」的說法。卻也同時有像是算面相或是面相學這種,通常被視為偏向於非嚴格科學以及傳統學說的一種對人的分析解盤方式。
而隨著生成式 AI 的流行,現在則是有一篇論文研究探討了透過 AI 分析人臉影像來預測學業工作等成績的技術可行性,還有對於未來求職可能造成的道德與歧視問題。
這項由多間學術機構包括:耶魯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雷克曼大學與印第安那大學研究人員,透過結合電腦視覺以及 NLP 人工智慧自然語言處理技術的「Photo Big 5」。是透過分析高達 96,000 名來自 LinkedIn 以及數間美國頂尖 MBA 畢業生臉部影像。
並以所謂可以用來描述與分類人類性格的「大五人格特質(Big Five Personality Traits)」進行比對,確認 AI 透過面相預測性格與過往實際測量人格特質的數據是否有關聯。
結果?至少就論文所進行的驗證是認為這套技術具備有很強的預測價值表現 – 其中也有對應同個人有不同表情可能導致的影響的研究。認為依然能展現出判斷的穩定性。
甚至還導出了透過性格來預測學校排名、薪資、資歷、產業選擇、職業變動與職涯成長,也就是相對來說普遍評判成功程度的基準而言。可能還比一般人資招募時參考的 GPA 與標準化考試的成績與教育程度資料更有參考價值。
▲圖片來源:SSRN
這項論文不僅有探討將 AI 用於面相分析來判讀性格等傾向的技術面可行性。也有提到使用這類技術來做為入學或求職的參考現階段可能導致的歧視與道德問題 – 就是「以貌取人」的部分。
而就耶魯大學管理學院金融學教授 Kelly Shue 在論文中的說法,是認為此研究可能會促使這樣的使用,也因此在撰寫報告時他們認為自己非常謹慎,且不去倡導使用此技術。外媒 COMPUTER WORLD 則是在報導中也提到,用在預測政治傾向的類似技術,先前也有過相關的研究。
▲圖片來源:SSRN
看到這,大家可能會覺得這研究基本上就是說自己好棒棒,但是又不希望對於可能造成的相關影響負起責任。
不過不得不說,相信不少人都不會否認,一個人的性格傾向包括:負不負責、有沒有耐性、好不好相處等特質,確實會與成功的機率有相當的關係 – 不然也不會有什麼「大五人格特質」的測試了。
而假若後續透過臉部特徵甚至搭配額外的資訊就能測量出這類特質的技術獲得進一步驗證的話。不得不說,這樣的方向很大機率也確實會造成求才市場相關原則與做法的劇變。基本上也可以說是 AI 繼續改變世界的一種發展 – 雖然不能說這樣是好還是壞,但確實將會帶來改變。
不過個人是比較好奇,如果把這個技術來與算面相的老師來個正面對決的話,會有什麼樣的結果?我們把畫面切換至棚內的 Joeman(大誤)。
引用來源:SSRN|經由:COMPUTER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