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先前 iPhone 16 等一系列蘋果秋季新品的動手玩後,我們取得了台灣上市的 AirPods 4 主動降噪版本進行了實測。想要好好感受一下,它是否存在上犯 AirPods Pro 2 的機會(你覺得有機會嗎?)。繼續閱讀 AirPods 4 主動式降噪款開箱體驗:全面「適應」你的需要報導內文。
AirPods 4 主動式降噪款開箱體驗:全面「適應」你的需要
到了 2024 年尾,如果要我總結今年年的蘋果產品系列的主要走向。個人認為,雖然在這中間也不乏像是 M4 iPad Pro 這樣的大進化。不過基本上大多新品,都給我一種相對於以往要更重視中階產品系列 CP 值,或者是進化成完全版的感覺。
循著這樣的路線,蘋果廣受歡迎的真無線耳機的最新「系列」AirPods 4,則是在包括更接近「Pro」系列的聲學表現乃至於針對貼合性的設計升級進步裡,竟在保持配戴相對入耳式更舒適的開放式耳機形式前提下,分支出了「主動式降噪款」的全新版本。
電腦王阿達團隊也在先前 iPhone 16 等一系列蘋果秋季新品的動手玩之後,取得了台灣上市的 AirPods 4 主動降噪版本進行了實測。想要好好感受一下,它是否存在上犯 AirPods Pro 2 的機會。
大家覺得有這個機會嗎?小小劇透一下,個人覺得比起以往的 AirPods,這次的「4」有個意外讓超越以往的表現。至於是什麼,就請繼續觀看我們的開箱心得吧。
開箱
相對於我們剛剛開箱的 Vision Pro 大盒裝(超大!)的滿滿配件。AirPods 4 的盒裝與新版充電盒一樣,都變得更為輕巧 – 正確的說,充電盒確定是 AirPods 至今最小沒錯。
我們也快速開箱確認,官網上所標示的「不隨附 USB-C 充電連接線或電源轉接器」確實為非常誠實(咦)- 拿起說明書就是 AirPods 4 本體,並沒有偷藏(?)USB-C 充電線,也沒有貼紙驚喜 – 接受這個事實吧。
雖然盒裝內的配件令人感到有點空虛,不過抽起 AirPods 4 時,倒是發現固定充電盒的外紙條似乎了些有變化 – 從外在看來比起以往的似乎比較… 不透明?
細看才發現這個紙條似乎更厚也更硬了一些。
而就在擔心更硬的紙材是否會讓亮面的 AirPods 外殼更容易刮傷的時候,才發現它的內裡有特別做了防刮的材質處理 – 看來針對這種細節 Apple 也是不會錯過的!
是說,如果你好奇這次 AirPods 4 有什麼針對環保的細節資訊的話,這裡也簡單報給大家知道 – 這次 AirPods 4 的所有磁石皆採用 100% 再生稀土元素;還在多塊印刷電路板鍍層採用 100% 再生金;充電盒的主機板焊料還採用 100% 再生錫金屬;轉軸則是 100% 再生鋁金屬。
慢慢撕開盒裝可以看到,充電盒本身不僅已經正式改成了 USB-C 的充電孔。主動式降噪款更是跟上了 Pro 版本內建揚聲器的規格 – 對,「非」降噪款沒有,也不支援尋找功能與無線充電。
是說,雖然即便是有無線充電與尋找支援的 AirPods 4 主動式降噪款。但它依然沒有 AirPods Pro 2 的吊飾孔跟支援精確尋找的 U1 晶片。不過倒是有更簡潔的充電盒外在設計。
AirPods 4 的充電盒已經不再有實體的配對重置按鈕(上下圖的左邊為 AirPods 3,右為 AirPods 4)。甚至連以往正面的燈號顯示位置會稍微偏暗灰色的孔位,現在未亮起時也是呈現全面的白色亮面。
基本上,如果不是有連接埠(主動式降噪款還多了揚聲器的孔位)的話。一打開 AirPods 4 給我的感覺就是一種無暇感。
說來也挺有意思的,當大家還在預測 iPhone 將會完全捨棄實體按鈕的時候,Apple 偏偏在 iPhone 16 全系列都加了個新的相機按鈕(而且功能還很多)。現在 AirPods 4 竟然就這樣默默改成了無實體按鈕的設計。
所以說,就 AirPods 系列擁有 Apple 產品之中擁有最完整無線充電支援的獨特「特性」來看。如果要我猜哪個設備接下來將「進化成」Apple Watch 那樣幾乎完全無充電/傳輸埠的設計,大概就非 AirPods 莫屬了吧?大家覺得會是哪台呢?
回到開箱(擦眼鏡)。
直接拿 AirPods 3 比較,很容易就可以看出 AirPods 4 真的小巧了很多,有十分類似於 1、2 代的手感(90 度橫拿的話)。
即便相比 AirPods Pro 2 少了 MagSafe 磁吸定位的機能。但以充電盒依然能提供 Apple Watch 以及 Qi 的兩種無線充電以及 USB-C 的充電支援規格來說。
相信對於蘋果生態系或者是採用 USB-C 充電(或甚至有手機反向無線充電規格)的 Android 裝置使用者,都可以很輕鬆找到為 AirPods 4 充電的途徑。
打開充電盒配對時,可以看到隱藏在白色外殼內的燈號亮起。
很帥的是,這個燈的顯示範圍也能替代以往配對按鈕的類似功能,可透過類似於輕敲的觸控方式,在正面燈號亮起時來進行啟動配對(點兩下看到閃爍白光時,再點兩下)與重設(前面的配對狀態再點兩下,也就是執行了三次重複動作 – 會閃爍琥珀色與白色燈號)- 詳細資訊請查看官網。
在蘋果經典順暢的快速配對過程中,系統將會提示你開啟個人化音量、對話感知與頭部動作等功能 – 頭部動作真的出乎意料的好用(AirPods Pro 2 也能更新),這點我們後段繼續聊。
單看耳機,一時間應該很少人能注意 AirPods 4 主動式降噪款與近幾代短耳柄的 AirPods 差多少。
但如果直接拿 AirPods 3(左)與 AirPods 4(右)做簡單的比較。還是可以看出驅動單體以及麥克風的位置在耳機孔位方面有外在上的不同。
就我們的了解,AirPods 4 主動式降噪款的聲學架構調整有幾個方向。包括新的放大器與長衝程揚聲器驅動單體帶來了更好的動態範圍、音質清晰度與更低沉的低音。也有調整「方向」讓聲音可以更直接打到耳道中,增進清晰度的表現。
而在「主動式降噪款」的 AirPods 4 上,Apple 也導入了主動降噪來降低航空、空調和城市日常的惱人噪音干擾。除此之外,Apple 也繼續參考更新的人耳配戴資料(有達到上萬的數據點)針對貼合度做最佳化,讓貼合度更好。
關於 AirPods 4 的聆聽感受部分。撇開先前動手玩時,就已經對於沒有耳塞的開放式耳機可以提供這麼高品質的降噪效果感到的驚訝 – 個人認為以主動降噪效果的運算功能以及音質方面,AirPods 4 算是跟高階款同級了。
只是終究還是在被動降噪的方面有決定性的差別。這點依然是能負擔(包括金錢與入耳式的佩戴)起 AirPods Pro 2 使用者所能取得的優勢。
單就聲音表現的部分,個人覺得它的低音效果比起 AirPods 3 確實更有感提升,甚至到了十分接近於 AirPods Pro 2 的表現。這點再加上 AirPods 4 主動式降噪的效果,確實更能讓人更充分享受音樂聆聽。
雖說跟具備耳塞的 AirPods Pro 2 相比,AirPods 4 的「降噪」少了被動阻擋的部分。更因為這樣,在原廠的規格列表中少了聽力保護如:降低高音量的功能等。
但自己覺得能夠用更低音量來聆聽音樂,對於耳朵的保養也算是有些益處。此外,AirPods 4 也具備有能防止聆聽不適應感的透氣系統,效果也同樣令人驚艷。
Pro 更厲害,但 AirPods 4 也有自己的優勢
不得不說,即便以我自己是可以戴的住入耳式耳機,再加上常參加發表會活動會需要降低高音量功能來盡量抑制過高音量的不適感。而且 AirPods Pro 2 電力在啟用主動降噪時可以達到 6 小時的帳面規格。相較 AirPods 4 的 4 小時(未開啟噪音控制功能時可達到 5 小時)續航時間,確實會讓人覺得比較容易覺得電力吃緊。
所以基本上個人出門在外還是選擇 AirPods Pro 2 作為主力用途。
但這裡一方面是 AirPods 4 只要找到時間放回充電盒充 5 分鐘就能回電 1 小時聆聽 – 最長則是可以達到最長 30 小時的聆聽時間(開啟主動降噪的數據則為 20 小時)。
另一方面,在寬度巧妙收窄而讓 AirPods 4 的配戴感更貼合的改變部分 – 個人覺得設計上更能夾住耳朵,固定性更好;配合逐漸收窄的下緣弧度,也能相當巧妙廣泛的配合不同人的配戴需求。這部分也是 AirPods 4 的優勢點。
個人會覺得單從舒適度以及穩固度來講,AirPods 4 就我的使用體驗是堪稱蘋果耳機系列中的最好的表現 – 相對於 AirPods 3 個人覺得耳機球形本體的存在感更低,取而代之的是底部的挾持感變大。
所以要記得,要戴的更穩固的話,要稍微用力一點點的對著耳朵「往下」壓(或該說有像是用夾的),應該就會感受到相當好的固定感。
雖然不確定這能對於真無線耳機「噴裝」遺失的機率可以降低多少。但個人認為,固定的更好,也能讓 AirPods 4 更穩定發揮包括主動降噪、適應性等化、語音隔離等各種透過運算達成的聲音魔法。也相對更適合運動使用 – 順帶一提,AirPods 4 依然擁有 IP54 等級的防塵與抗汗抗水。
最酷的是,原本個人還會有點難以理解的一點,就是有主動降噪也就算了。為什麼在以往認為基本上已經算是對於環境音相當通透的開放式的 AirPods 4 上,蘋果還準備了 AirPods Pro 才有的「通透模式」?(PS:也有融合兩者效果的適應性通透模式)
結果,我實際比較了一下「關閉」時的環境聲音,才發現即便是開放式的 AirPods 4,相對於完全不戴耳機,也還是會遮蔽到一些聲音的傳達 – 雖然這感覺是句廢話,但在此之前自己還真的沒什麼意識到,即便是開放式耳機你也還是會有可能漏失掉了一些「環境」的聲音資訊的問題。
此時 AirPods 4 的通透模式就能讓你的聆聽可以更貼近於沒戴耳機的狀態。
▲圖片來源:Apple
所以,如果問我 AirPods 4 主動式降噪款在蘋果自家產品線中算不算是很「niche」小眾的產品。
個人覺得,如果只是單看「開放式耳機的通透效果」與「開放式耳機上實現主動降噪效果」的需求,AirPods 4 好像真的只瞄準了相當狹窄的族群。
不過如果是「比以往入耳式的 AirPods 更好的通透效果」與「比主動降噪款 AirPods 更好的佩戴舒適度」來講,AirPods 4 主動式降噪款確實是有其獨特的定位。
它的出現大概是希望滿足所有的聆聽需求,也就是我們標題上所提更專注於適應所有需求的「全面適應」部分。
是說,既然在價格與定位上都與 AirPods Pro 2 還是有些差異。所以我們在 AirPods 4 上看到包括沒有耳柄直接上下滑動的音量控制的規格,還有沒了 MagSafe 磁吸固定與改為光學入耳感測器。
不過有意思的是,也許是因為開放式耳機可能需要更靈敏更低噪音的聲音偵測,AirPods 4 倒是額外多了一個麥克風,採用波束成形雙麥克風的規格。
此外個人覺得很意外的是,AirPods 4 也能支援後續更新為 USB-C 充電埠的 AirPods Pro 2 在 Vision Pro 上破天荒在蘋果生態系導入的無線「保真壓縮音訊」以及「超低延遲」的規格支援。
是說,雖然所謂的無線無損壓縮的音質提升,就筆者自己的敏銳度來說好像還聽不太出來有什麼非常大的差別。不過個人覺得,AirPods 4 也能跟上新加入的「頭部動作」支援,倒也是相當有感的功能增進。
▲圖片來源:Apple
雖說從 Apple 發表會示範影片中,會覺得好像點頭搖頭來回應是否要接聽電話的需求方面。似乎以現在大部分人都不怎麼打電話(誒,我啦)的狀況下,實用程度似乎不高?
不過後來在使用 AirPods 4 的期間,發現當通知被 Siri 播報的時候,自己才猛然發現這功能一整個超級好用!
因為以往 Siri 詢問你是否要朗讀訊息的時候,你可能一定得要出聲或者是「出手(捏耳柄)」而覺得很煩。現在就可以超直覺的點頭搖頭回應。
最棒的是,當通知唸到一半你覺得不太想要繼續聽下去的時候(特別是在唸廣告信件的時候)。也可以直接搖頭打斷 Siri 繼續念下去。不再需要空出手或出嘴來操作了!
▲圖片來源:Apple
包括頭部動作、對話偵測與個人化音量等自動功能的加持下。AirPods 4 確實讓人在「多工」狀態下(可能邊做家事,像是邊洗碗邊聽音樂之類的)可以與裝置互動的更為無縫舒適。
有通知進來可以搖頭點頭來聆聽是否有需要立刻處理的狀況;與他人對話時,AirPods 4 也能反應超快的降低音量以及關閉降噪讓你快速對應(雖然想要跟著音樂唱歌的時候會覺得有點煩啦 XD);當周遭有抽油煙機或是機器運轉時,AirPods 的音量也會聰明的變大。
這些讓科技裝置更「通透」融入生活的體驗,確實是讓人有點欲罷不能。相信這也是 AirPods 能這麼流行熱賣的原因吧。
(PS:上述功能標準款 AirPods 4 支援「個人化音量」與「頭部動作」功能;不支援「對話感知」)
結語:持續施展運算音訊的魔法
個人認為,雖然 AirPods 4 的續航與被動降噪等與 AirPods Pro 的差異,某種程度上會給人,蘋果有引誘人更想「貼一點直上」更高階款式的意圖存在。
不過認真講,如果只是希望能夠無負擔(包括重量、整體的尺寸、價格以及配戴感方面)享受運算式音訊帶來的更純淨聆聽,以及更接近於 Pro 系列的音質表現。
AirPods 4 主動式降噪款確實是個相當可以考慮的更親民真無線耳機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