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 DIY 熱愛者來說,一定會想知道,筆電有沒有可能全部都用桌機硬體?而且是必須要有獨立顯卡的。最近就有國外 YouTuber 完成了這項艱難的工作,花了 14 個月,才成功把所有桌機硬體濃縮至一台遊戲筆電中,雖然跟市售的遊戲筆電相比,效能可能沒有那麼強,但至少知道是可行的,也算完成一個 DIY 夢。
國外 DIY 愛好者花了 14 個月,成功用全桌機硬體製作出一台遊戲筆電
前陣子國外 YouTube 頻道 Socket Science 分享他 DIY 遊戲筆電的影片,所有硬體都是來自桌機,連主機板、記憶體也是,而這個改造動作當然不容易,整整花他 14 個月努力。
他使用的桌機硬體包括:技嘉 A520I mini-ITX 主機板、AMD Ryzen 5 5600X 桌上型處理器、 XFX RX6600 桌上型顯示卡、以及 DDR4 記憶體:
值得注意的是,記憶體通常高度都很高,但他找到的這一個 DDR4 記憶體,大約只是傳統桌上記憶體高度的 60%,意味著縮減非常多,進而塞進筆電裡:
就連遊戲螢幕、薄鍵盤、觸控板都是桌機用,這真的蠻厲害的:
而筆電外殼部分,他用 3D 列印製作,隨後就開始拆解各硬體,首先是從主機板上的 Wi-Fi 卡和 VRAM 隔熱罩取下,I/O 端部分比較麻煩,因為他使用的烙鐵功率不足,沒辦法拆焊掉,而他也不想要新工具送來,因此直接剪斷連接器,並撬掉各個接口:
在散熱部分他研究了不少時間,不僅僅是怎麼設計,就連 3D 列印出的外殼也沒忽略,3D 列印的產品通常對熱量很敏感,而遊戲筆電都會產生不少熱量,因此為了改善這一點,他在外殼內部塗上 JB Weld:
冷卻系統解決之後,他先嘗試找市面上的風扇,但都不適合,因此最終將 AMD 風扇改裝成長而細的葉片風扇,讓空氣從中心吸入,然後強制從出口排出:
LCD 螢幕、鍵盤同樣需要拆解,沒辦法直接裝入他設計出的筆電外殼。而有一個小小可惜的點是,這台雖然叫做筆電,但實際上沒有內建電池,因為他認為既然稱作遊戲筆電,那應該無論什麼時候都需要插上電源,況且即便有電池,也可能只能撐 30 分鐘,沒意義,所以不需要電池。
而少了電池,也有更多空間可以給其他硬體使用。
最後是幫外殼上色:
最終成品:
Socket Science 並沒有分享效能實測,以及這台筆電的散熱表現如何,不過他對這個結果非常滿意。
完整影片:
整個看下來,很明顯的就只是完成一個 DIY 夢想,實際上這樣做沒什麼意義,不僅耗時又費工,無論是效能還是散熱,都有可能比市售遊戲筆電還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