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來講遊玩的場景更為開闊壯觀的《死亡擱淺 導演剪輯版》也如約定出現在了眾多 Apple 裝置包括 iPhone / iPad / Mac 使用者的眼前。電腦王阿達團隊也在遊戲正式推出時,簡單實測了一下這款遊戲在跨越行動與桌面平台的遊戲體驗。繼續閱讀 iPhone / Mac 都能玩!《死亡擱淺 導演剪輯版》蘋果裝置遊戲體驗報導內文。
iPhone / Mac 都能玩!《死亡擱淺 導演剪輯版》蘋果裝置遊戲體驗
去年 WWDC 開發者大會上展現出滿滿遊戲野心的 Apple,宣告將會移植至 macOS 甚至是 iOS 平台的遊戲陣容部分。在我們陸續體驗遊玩了《惡靈古堡 4》及 iPhone 15 系列上市之初一起登場的《惡靈古堡:村莊》後。
遊戲場景更為開闊壯觀的《死亡擱淺 導演剪輯版》,近日也如約定出現在了眾多 Apple 裝置包括 iPhone / iPad / Mac 使用者的眼前。電腦王阿達團隊也在遊戲正式推出時,簡單實測了一下這款遊戲在跨越行動與桌面平台的遊戲體驗。
《死亡擱淺 導演剪輯版》遊戲簡介
由遊戲製作人小島秀夫帶來顛覆傳統遊戲體驗的《死亡擱淺》。故事發生在未來一場名為「死亡擱淺」的神秘事件。此事件開啟了生死兩界間的大門,彼世的生物在殘破不堪、關係疏離的末日世界四處遊蕩。
玩家扮演的山姆 · 布橋斯將一肩扛起責任,在面目全非的美國聯繫僅餘的倖存者,為人類社會帶來希望。《死亡擱淺》導演剪輯版做為《死亡擱淺》的追加強化版增加了裝備、送貨裝置、一段劇情等內容。
相對於先前在 PS4 等平台推出的版本,這次的版本在相當前期的第二章節就能讓老玩家快速遊玩到不影響主線進行的最新追加劇情。此劇情之中也能獲得新的武器。
此外《死亡擱淺 導演剪輯版》還有新增能力十分均衡的外骨骼裝備與貨物發射器、跳躍坡台、夥伴機器人與懸浮機等道具。基本上即便是先前已經遊玩過的玩家,應該都可以找到更多元彈性的歡樂玩法。
這次在 Mac 上的安裝基本上是可以一次性地,在 App Store 將接近 77GB 的檔案全都安裝起來;iPhone 之上則是會先安裝約 1.79GB 的遊戲檔案,進入遊戲之後則是會需要階段性安裝 13GB 的檔案。在完成序章內容之後則是會需要安裝近 50GB 的額外安裝檔。
遊戲的價格部分,就測試期間看來應該是 macOS 與 iOS / iPadOS 直接通用購買 – 儲存進度也是可以共用(這超棒)。價格則是 NT$690。
最低系統要求在 Mac 與 iPad 上有規定需要 M1 SoC 以上;系統為 macOS 13.3 以上或 iPadOS 17 以上。iPhone 的話則是指定 A17 Pro SoC 以上,也就是目前只有 iPhone 15 Pro / iPhone 15 Pro Max 可以遊玩,系統則是需要 iOS 17 以上。
需注意的是,在 Mac 裝置上還有提到需登入 iCloud 並啟動 iCloud Drive 雲端儲存服務才能遊玩 – 這應該是為了共通遊戲進度的需要。此外,如果想要體驗 Social Strand 的線上體驗的話,就會需要聯網遊玩。
遊戲體驗
在這次短暫的搶先遊玩中,我們以 64GB RAM 的高階版 M3 Max MacBook Pro 以及 iPhone 15 Pro Max 體驗。
首先,在 Mac 系統上《死亡擱淺 導演剪輯版》提供了許多畫質選項。以現階段最高配的 M3 Max SoC 來遊玩的話,基本上是可以開啟 4K HDR 甚至是以 120Hz 更新率並幾乎都以最高選項來遊玩 – 遊戲支援 16:9 與 21:9 的畫面比例。
不過就 Metal HUD 觀察到的效能來看,遊戲體驗中基本上是會穩定跑在 90fps 左右。若開啟「低電量模式」來模擬接近 M3 Pro 的效能遊玩的話,則是建議降到 Full HD 畫質遊玩比較能保證穩定順暢的遊戲體驗。至於 M3 以下的機型的話,則是可能就會需要降低若干的畫質選項來爭取流暢的遊戲效果。
來到 iPhone 15 Pro Max 遊玩《死亡擱淺 導演剪輯版》的第一印象就是「字好小」(笑)。雖然系統有提示可以將字型加大,但即便選了之後還是會覺得整體的文字閱讀起來是會有點吃力。
此外,除了畫質選項不能自訂外,iPhone 15 Pro Max 執行《死亡擱淺 導演剪輯版》的遊戲時也會感受到相對 M 系列 SoC 的 Mac 等裝置要更久的感覺;部份過場(像是快要進入建築物)的讀取也會有點打斷遊戲體驗。
只能說這大概是完整主機/桌機遊戲體驗移植到行動裝置可能遇到的問題之一。不過認真講,能在 iPhone 與 Mac 上玩到這種等級的開闊遊戲世界的體驗,說真的個人是偏向於感動的成份較多。
▲圖:進入建築物的讀取停格狀態。
特別是在 Mac 上,會覺得在 MacBook Pro 擁有的六揚聲器音響系統及 120Hz Liquid Retina XDR 面板的視覺表現還有 M3 SoC 在 GPU 效能的支撐下。當你一進入《死亡擱淺》的初始章節的時候,就已經能感受到有別於先前在 Mac 上遊玩惡靈古堡的震撼感受。
就我們短暫的遊玩之下,個人覺得特別是在 MacBook Pro 的整體硬體搭配之下,會覺得遊戲的體驗在畫質與順暢度方面都有十分驚艷的感覺。甚至個人會有超越以往自己在主機平台上遊玩的感受,讓人更沈浸於知名遊戲製作人小島秀夫的世界觀之中。
這裡主要是因為自己搭配使用的電視並沒有這麼好的觀賞體驗,因此這種感受也因人而異 – 就… 如果你搭配其他主機/PC 裝置的周邊更好的話,也許就會不以為然。
但至少當初會被評價為有著「類 · 電競規格」卻因為遊戲陣容不多,卻可能只可以偏向用在影音剪輯等生產工作才比較值得購買的 Mac 筆電裝置。對於想要遊玩現階段這些新移植的 3A 級遊戲陣容的人而言,個人認為新世代的 MacBook Pro 已經是個可以提供相當完整優質體驗的平台 – 相信後續如果有更多開發者持續推出新作的話,Apple 生態系的遊戲實力與吸引力也將大大升級。
來到 iPhone 15 Pro Max 的遊戲體驗部分。個人認為雖然帶著手機的場合又隨身帶搖桿可能有點太佔空間,但還是跟遊戲的推薦一樣,會建議可以搭配支援的手把來進行遊玩;以螢幕搖桿也不是不能玩,但就是有些組合按鈕用起來會有點不太好操作。
整體的 iPhone 遊戲體驗除了前幾段提到的狀況外,個人會覺得即使在相對小的螢幕上,其實仍然可以感受到在《死亡擱淺》世界「較遠」的物體會明顯模糊或有明顯的鋸齒等狀況發生。基本上在 A17 Pro SoC 及 iPhone 15 Pro 系列的硬體架構下,已經可以感受到開發者在畫質與流暢度方面提供採用了較為平衡的設定。
個人覺得如果想要完整感受到《死亡擱淺 導演剪輯版》這種類型遊戲的最佳體驗,真的會比較需要主要搭配更大螢幕的機型來遊玩。iPhone 上遊玩並不是不行,但可能就是出門在外稍稍解癮的概念為主 – 這樣看來,能夠兼顧行動與桌面體驗的 Mac 筆電好像是最佳解?
這裡也顯示出了行動/桌面系統共用進度的好處。就是即使是出門在外,玩家也依然可以透過超輕便的行動裝置「外送」推進遊戲劇情。雖說在其他平台也能夠有類似的遙控遊玩方式,但能夠直接透過蘋果生態系擁有這樣的彈性,也是相當不錯的體驗囉。真心希望接下來能在 iOS / iPadOS / macOS 甚至是 tvOS 看到更多這樣的移植作品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