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拉回到今年 6 月的 WWDC 大會上,當時Apple 除了介紹 Mac 的新功能與 Metal API 的一些進步,還特別邀請小島秀夫也參與主題演講,宣佈將《死亡擱淺》導演剪輯版登上 Mac 平台。到了最近的 Apple 發表會,該公司又一次提及了包含《死亡擱淺》在內的幾款遊戲已能在 iPhone 15 Pro 系列上遊玩。氣氛都烘托到這裡了,小島秀夫自然也該說點什麼。於是,他透過 Threads 社群平台貼文,提供了可玩《死亡擱淺》的 Apple 裝置建議。
Apple 透過 M1 晶片搞定了 Mac 機種最後整合的一塊拼圖,從那時起,Mac 就與 iPhone 等裝置一樣,不但具備自己的系統,還是使用自己設計的晶片運作。Mac 此後經歷了 M1 到 M2 的升級,甚至即將看到更新的 M3 系列,漸漸得越來越無可替代。手機端也隨著 A17 Pro 晶片的問世,效能方面具備前所謂有的提昇。在遊戲性能方面更是前進了一大步。
死亡擱淺登上 Mac 與 iOS 等平台,硬體需求不低
有了強力的硬體,就可以做點略顯冒險的嘗試,例如找些 3A 大作來靠攏自家陣營,讓自己的手機與電腦都能用高效能遊玩一些主流遊戲。《死亡擱淺》會是個不錯的嘗試。因為該遊戲在用戶群體中反應十分極端,遊戲初期的枯燥與後期的驚喜形成了一大遊玩門檻。但略帶賽博龐克的世界觀與多人非同步連結的特性,都很適合作為對這個陌生市場的嘗試。
不過,要玩起來也需要夠好的硬體,這畢竟是個在 PC 上要求要有 GeForce GTX 1060 6 GB 以上顯卡的遊戲,因此小島秀夫透過 Threads 社群平台貼文,告訴玩家需要 M1 以上的 Mac 電腦,或 iPad Pro M1 平板電腦,或者 iPhone 15 Pro 以上的手機。換句話說,雖然支援 iPhone 與 Mac 聽起來很潮,但對本身不具備以上設備的用戶來說,需要花不少錢準備設備。
除了要有夠用的設備。筆者認為,對平板電腦或手機用戶來說,最好還是搭配一隻手把來玩,Mac 使用者或許會需要用得趁手的滑鼠,視情況也可以加裝用起來方便的鍵盤。《死亡擱淺》在之前就推出遊戲主機版與電腦版,因此手把方面支援度不成問題,筆者私心認為,弄一支 DualSense 手把是個最好的方案之一。
外部設備齊全後,筆者認為弄個適合的螢幕也很重要,iPhone 15 Pro 與 iPhone 15 Pro Max 雖然是 iPhone 陣營數一數二的大螢幕,但跟電視比起來就什麼也不是了。幸運的是,iPhone 15 Pro 用的 USB-C 界面是能夠接上攜帶式螢幕輸出畫面的,就算是旅行中拿起來玩也不擔心螢幕範圍有限。
對於想榨乾手機強到無處安放的效能,不在乎手機電池健康度的用戶來說,買一台 iPhone 15 Pro 來打遊戲,想必是非常舒適的。這隻售價新台幣 36,900 起的新一代旗艦手機雖然有著奢侈品的定位,卻是目前為止最擁抱 3A 大型遊戲的手機。試想一下,一手剛好握住的 6.1 吋螢幕,隨身就可以攜帶,想玩就可以直接拿出來。要價 17,000 多的 Plash Speed 5 一點都不夠看(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