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 Android 和 iOS 並不像你所認為的差異那麼大,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平台,但隨著兩種作業系統發展越來越成熟,兩者都遵循了智慧型手機發展未來的道路而走,但在一些細節上會感受到非常明顯的不同。如果你正在考慮從 Android 切換到 iOS,這次筆者將與你分享一下可能會遇到的 5 項不適應。
從 Android 切換到 iOS 最不適應的 5 件事
通知管理有點煩人
Apple 在通知管理方面一直做得不那麼讓人滿意,這可以追溯到 2000 年代後期的早期 iPhone 作業系統,儘管之前試圖趕上相對做得比較好的 Android,但到了 iOS 16 時又往後退了一步。
通知不再位於鎖定螢幕上的前端和中心位置,相反地,它們被一到螢幕底部以更完整的呈現你的桌布。儘管聽起來頗貼心,但對於更講究生產力的人,則會覺得被影響。到「設定」中的「通知」這項,把預設為堆疊顯示改為「列表」,將可以讓它恢復到類似於 iOS 15 的體驗,但也只是稍微好一點點。
Android 在與應用程式連動的方法更方便,它改進了從電子郵件管理、簡訊再到社群媒體貼文的所有內容,你還可以快速回覆大多數通知,從而更快、更輕鬆地啟動回應而無須開啟應用程式。此外,在 Android 上,大多數的通知管理都是透過應用程式而非系統設定來處理。在 iOS 上, 你需要瀏覽 Apple 的設定表中才能找到所需服務。
某些 Google 應用程式在 iOS 上並不那麼直觀
這一項雖然不屬於所有應用程式都通用的結論,但對於大多數 Google 生產力工具來說,你可能會發現在 iOS 上有所欠缺。這些應用並不總是那麼直觀,當你要連結相關服務時有時略顯繁瑣,舉例來說,在 Gmail 裡面打開地圖連結,逆很有可能需要點擊其他功能表才能查看到某個地址的路線,而不是使用預設應用自動載入導航。
Google 部分工具的情況更糟,Gboard 是最明顯的例子,雖然 Gboard 是 iOS 上相當受歡迎的第三方鍵盤,但這點並沒有讓它變得更好。Apple 允許你變更手機上的一些應用程式設定,包含鍵盤、地圖和瀏覽器,但由於更嚴格的要求也使他們受到束縛。例如,Chrome 必須使用與 Safari 同樣的渲染引擎,你可能可以造訪書籤,但部會享受到與 Android 和電腦版上相同的體驗。
多年來,Google 一直保持其設計語言,然而這種情況在過去幾年裡慢慢產生變化。該公司偶爾也會早於 Android 向 iOS 推出新功能,這可能也會讓 Android 忠實粉絲有點沮喪。與此同時,該公司一些最著名的應用程式,包含整套生產力工具都缺少一些關鍵功能。文件中缺少三次點擊以突出顯示段落的功能;iOS 的表格不允許建立表單、圖表或表格,考慮到你可以在 Android 上做大部分的事情,這點顯然很煩人。
受限的自定義佈局
從平台推出以來,iOS 自定義已經走了很長一段路,桌布花了幾年時間才能顯示在主螢幕上,解決了使用者厭倦的基本款黑色背景。如今,小工具使得 iPhone 感覺更活潑,如果你有足夠的耐心瀏覽 Apple 讓人眼花的工具排序,還可以自定義圖示。更不用說該公司還在 iOS 16 中對鎖定螢幕進行大修。
儘管如此,在更換到 iOS 的體驗上仍有許多限制,從佈局開始即可見端倪。Apple 將每個應用程式或小工具推送到螢幕上第一個可用的位置,將你的內容向上和向左推擠,雖說從 iOS 14 開始就加入應用程式庫而清理了部分介面,但這可能也會讓你的介面變得凌亂。儘管如此,對於一家似乎打算讓通知盡可能靠近你的拇指的公司來說,你會認為應用程式圖示也會效仿辦理,但事實上並沒有。
iOS 以同樣的方式限制小工具,最大限度利用小工具的填滿螢幕,但這可能使得整個佈局看起來太過了。然後是應用圖示,iOS 導入一種變更圖示快捷的方式,但它更像是一種解決方案而非一種功能。你可以利用捷徑應用程式自定圖示並建立應用的快捷動作,但是點擊執行指令後它還是會打開應用,當可支援第三方應用圖示時會是一個額外步驟。
應用程式商店的限制
Apple 在 App Store 的奠基上獲得 iOS 的成功。App Store 最早與 iPhome OS 2 一起推出,已經成為該公司賺錢的最大方式之一,而 Apple 只需要充當大大小小開發者的平台即可,當然,該公司在 iOS 上的壟斷不乏爭議。
在 Android 上,Play 商店的作用與 App Store 相似,正如你所想,它也面臨自己遇上的批評。當然,Android 是一個開放平台,所定的限制遠低於 Apple,如果你不喜歡 Play 商店也可以不用它,利用從其他可靠平台下載 APK 的方式允許你的設備安裝任何應用,雖然聽起來像是安全威脅,但對於需求者來說只要慎選第三方平台,對用戶更為有利。
當然這在未來很可能會有所改變,歐盟正在迫使 Apple 開放 App Store,這很可能會使其他因為壟斷而離開的應用重新回歸到 iPhone 上。不過如果 Apple 讓消費者難以執行或是更糟糕(像是把該工具鎖定在歐洲),請不要因此而驚訝。因為美國和其他國家尚未對該公司提出反壟斷的指控,這表示他們不需要在歐盟範圍外做任何事情。
配件選擇更多樣化,但周邊很受限
如果你選擇購買 iOS,就等於買了整個生態圈。這對很多人來說是個有趣的選,尤其是如果你同時擁有 Mac 電腦或 iPad 的情況下將能有非常充分的生態圈體驗,但對於其他人來說就可能會是一場惡夢。首先你要先準備好把家裡的 USB-C 充電線收起來,雖然 Apple 很可能會在 2023 年跳出 Lightning,但目前你還是只能選 Lightning。
你所選用的智慧型手錶也是如此。如果 Apple Watch 的方形設計不是你的菜,那你只能選擇改變你的口味。雖然坊間的穿戴裝置有些同樣支援 iOS ,但比較主流又高階的 Pixel Watch 和 Galaxy Watch 5 沒有。
不過有個比較令人欣喜的點,因為 iPhone 統一尺寸,你可以在市面上找到超多樣的保護殼套和第三方小工具,但是在此之前你還要處理一些主要限制,尤其是關於跨多個平台工作的產品。
無論是從 Android 到 iOS 還是 iOS 到 Android,從一個平台跳到另一個截然不同的平台,這過程本來就是會比較辛苦,痛點還是在個人適應的問題。有時候你幾乎已經是肌肉記憶地習慣性操作必須為了跳系統而變更,所以這其中滋味究竟如何還是非常主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