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在 9/7 的秋季發表會中推出了 iPhone 14 系列手機以及其他許多產品,包含下一代的 AirPods、Apple Watch Series 8、Apple Watch SE 以及 Apple Watch Ultra。然而比起諸多新品,更需要關注的重點是這次 Apple 決定在美國發售的手機上大膽地移除 SIM 卡槽。
Apple 拿掉 iPhone 上的 SIM 卡槽,這趨勢究竟是好還是壞?
眾所皆知,Apple 勇於創新,但同時也經常在挑戰消費者的習慣,這次 Apple 決定放手拿掉美國版 iPhone 14 系列的 SIM 卡槽,希望用戶轉向使用 eSIM 這件事雖說是很大的改變,但對於用戶來說卻不認為完全是件好事。
支援性還沒有非常普及
理論上來說,eSIM 是取代實體 SIM 卡的數位化解決方案,允許電信商將連接詳細資訊共用到你的智慧型手機上,避免 SIM 卡遺失、毀損或被盜,並且在最理想的狀態下可以快速而輕鬆地更換行動電信服務商。問題在於,每個電信商都有自己的門檻,更別提在美國其實還有大量的電信商實際上並不支援 eSIM。
Like seriously. Go look at the list of all the MVNOs in the US and then compare it to Apple’s list of supported eSIM carriers. It’s not perfect, since Apple is missing a few, but a *lot* of carriers don’t support eSIM.https://t.co/byFxayccoihttps://t.co/EipQs3Dgj3
— Zachary Wander 🇺🇦 (@Wander1236) September 7, 2022
我們以這次先行試水溫的美國來做為例子。如果美國用戶想要在最新的 iPhone 14 系列上用目前正使用中的電信服務,還得要先查看看服務商有沒有支援 eSIM,不然就是必須去推動電信商引進對 eSIM 的支援,但更大的可能是用戶必須為了換手機而更換電信服務商,而部分電信商還只提供較高階用戶 eSIM 服務。如果你不小心弄壞手機,如果使用純 eSIM 也有點麻煩,因為你不能馬上把 SIM 卡先收出來並且放到舊手機上使用,畢竟你的舊手機很可能並不支援 eSIM,而且你還需要等候電信商向你核發新的 eSIM。
國際漫遊將是純 eSIM 最大的痛點
雖說台灣的電信商都會提供國際漫遊服務,只要用戶進行開通即可,但對於出國旅行的人來說更傾向於購買當地 SIM 卡或漫遊卡來使用,以節省價格較高的原號漫遊費用。全球許多國家/地區是否有本地 eSIM 選項?絕對有!Apple 還為此列出了一份清單供大家參考,但有卻不代表大家就會毫不猶豫地選用。舉例來說,Vodafone 是愛爾蘭唯一支援 eSIM 的電信商,但同時他們的電信服務費用也比當地其他電信商高得多,如果是在當地其他電信商購買實體 SIM 卡,你只需要花 10 歐元就能獲得 30 天的上網吃到飽,在購買 Vodafone 的 eSIM 時需要至少花 20 歐元。
▲圖片來源:MacRumors
雖然 eSIM 能夠在你更換電信商時不用買實體 SIM 卡插拔更換,但反過來看,對於只是短期出國度個假的人來說,專門為了這幾天去申請並跳轉到另一家當地電信商服務所需要的手續並不值得。
改變需要勇氣,選擇也是
其實這樣看下來,似乎純 eSIM 的決策對於消費者基本上沒有太多助益。Apple 進行的每一項挑戰消費者習慣決策通常都是有積極性的目的以及自認為理直氣壯的原因。例如,移除耳機孔被吹捧為增加手機內部可用空間以放入其他元件的一種方式,而 Apple 還很「貼心周到」地推出 AirPods 供大家購買。拿掉隨附的充電變壓器被稱為環保的改進,但消費者最終還是要花更多錢去另外購買變壓器。
更弔詭的是,Apple 現在正在生產的 iPhone 14 系列等於有 3 種不同獨立變體,美國的是僅限 eSIM 版本,全球大多數地區則是 eSIM + 實體卡槽的版本,而中國則是推出雙實體卡槽版本。由於 iPhone 對於 5G 和其他網路頻段的廣泛支援使它成為大家心中漫遊時最佳的手機之選,但現在拿掉實體卡槽首先就會對經常需要出國的美國用戶造成衝擊。即便 eSIM 是個趨勢,但截至目前為止它並不是主流的趨勢,從誕生至今雖然也有數年,但在全球都還沒有廣泛採用,這樣看來還需要很長的時間才有可能更廣泛地普及。
對於美國之外的用戶來說,雖然在這一代並不會有所影響,我們只能盼著消費者對於此反應不佳,然後 Apple 痛定思痛在下一代時止步於美國或乾脆放棄這項策略,否則依照 Apple 我行我素的傳統,很有可能在接下來慢慢地將這項策略逐步推廣到全球。但是以歷來 Apple 的影響力來看,這很可能會對 Android 廠商發出一個訊號,一開始其他 Android 品牌可能會先是嘲笑,然後很快就會想辦法跟進,最終受到影響的都是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