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沉迷於智慧型手機,當心「初老症」症狀提早來? 科技帶來便利, 也帶來文明病. 受到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普及, 低頭族越來越多. 許多低頭族長時間看手機,坐姿不良,不自覺駝背、抬肩,緊繃的姿勢易使脖子、肩頸僵硬。嚴重者可能引發緊張性頭痛、手臂疼痛、手指末梢麻木及頭暈與視力急速惡化等後遺症。再者,台灣網路與手機成癮的問題已直追韓國,越來越嚴重,加上使用手機罹患腦瘤的疑慮也是揮之不去. 以下整理過沉迷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可能引起的病症, 並提供相關預防與治療的方法.
1.黃斑部病變的預防及治療
報載: 睡前關燈滑手機 ,「黃斑部病變」增3成. 隨著行動上網人口越來越多,習慣睡覺前熄燈後仍拿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滑一下的人,小心滑出大問題,醫師發現,最近有越來越多30到40歲患者上門求診,因為在就寢關燈後,還使用智慧型手機,手機強光直射眼睛30分鐘以上,造成眼睛黃斑部病變,導致視力急速惡化,原本老年人較常出現的症狀,現在也出現在年輕人身上,在黑暗中用手機,不僅引發黃斑部出問題,初期會引發乾眼症,嚴重則讓白內障提早報到,甚至讓視力喪失,變成失明,病變初期,得接受雷射或注射類固醇才有機會治癒,醫師建議,除了多補充葉黃素,最重要的是戒除使用手機的不良習慣,因為睡前忍不住滑一下,造成的恐怕是一輩子的傷害。
黃斑部病變最簡單的自我檢查方法,是自己交互遮蓋眼睛,比較兩眼的視力,有無不同;或是輪流比較兩眼,注意前方牆壁或掛圖的直線條,有無扭曲變形。
以下是摘要自HAC健康生活部落格,讓大家認識眼睛黃斑部病變的預防及治療:
視網膜就像照相機的底片,在我們眼球的最內層,用來感光的,感光後會將影像傳往腦部,使我們能分辨影像。黃斑部是在視網膜的中央,它提供我們清晰敏銳的視力。我們通常測視力所說的數字,如1.0、1.2、1.5等,就是指黃斑部的中心視力。由於老化及眼睛受輻射線傷害等原因,黃斑部的細胞開始瓦解,起初是一眼後來變成兩眼,最後視力惡化到無法應付日常生活的地步。
眼睛黃斑部退化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縮寫AMD) 是導致65歲以上老年人眼睛失明的第一大病因。在台灣,75歲以上每三人便有一人罹患。這是老年人失明的第一大主因。
現代人長時間在電腦前面工作,休閒時間又是看電視,眼睛細胞承受輻射傷害的比例,可說是過去人們的數十倍以上,兒童近視嚴重,老年人發生白內障及黃斑性病變的年齡層也不斷下降,其實這些問題有一大部分都是因為長期接觸含較多自由基光源及輻射的侵犯。
預防方法
A. 如果你是五十歲以上,且有上述危險因子的民眾,就需要定期接受眼睛檢查。
B. 最簡單的自我檢查方法,是自己交互遮蓋眼睛,比較兩眼的視力,有無不同;或是輪流比較兩眼,注意前方牆壁或掛圖的直線條,有無扭曲變形。
C.日常生活中應避免強光直接照射眼睛,外出時應配戴隔絕紫外線的太陽眼鏡。
D.平常可食用富含抗氧化功能的食品,如維生素A、C、E,鋅,和類胡蘿蔔素(葉黃素及玉米黃素)等。
1994年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和多處醫學研究中心合作發表在著名的美國醫學學會期刊 (JAMA) 的研究顯示:平均每天攝取6mg(毫克)的葉黃素(lutein)或玉米黃素(zeaxanthin)可降低眼黃斑部退化的風險高達 43%,而維他命 A、C、E 沒有降低眼黃斑部退化的機率。
E.控制血壓,血脂,不要抽煙。
F.補充抗氧化的物質如Vitamin C、E、A,及微量礦物質如硒、鋅、錳、銅,能夠幫助視網膜斑細胞對抗自由基的傷害。
G.隨著人年紀的增加,其體內的自然防禦系統的功能也逐漸下降,因此,許多眼睛保健專家都建議他們的病患補充富有抗氧化物質的Vitamin及礦物質在飲食當中,以作為預防之用。
H.切記!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可避免視力喪失。
治療
A.老年產黃斑部退化病變可分為乾式和濕式兩種疾病型,乾式通常影響視力不大。
B.合併有脈絡膜新生血的濕式黃斑部病變,會造成視力嚴重減退。可使用「雷射」、「經瞳孔熱治療」、或「光動力療法」來治療。若視力已永久性受損,低視能輔視器可以有所幫助。
備註: 若發生眼睛不適, 請洽詢專業眼科醫師檢查與治療, 切勿相信偏方!
2. 「媽媽手」、「板機指」或「腕隧道症候群」
若過度沉迷使用觸控式螢幕的智慧型手機或平板, 導致過度使用手指頭容易引起「媽媽手」、「板機指」或「腕隧道症候群」. 根據報載, 一位香港婦人沉迷iPad「推金幣」, 讓手指肌肉及筋腱無法負荷, 手部麻痺及痠痛,甚至一度無法舉手過頭,連梳頭都有困難。
媽媽手(DeQuervains Disease)是鞬鞘炎 (Tenosynovitis) 的一種,正式醫學名稱為「狹窄性鞬鞘炎」(Stenosing Tenosynovitis), 是大拇指伸肌腱發炎的毛病, 主要原因是一再重複使用手腕,就會造成外展拇指長肌與伸拇指短肌兩條肌腱與腱鞘摩擦而產生發炎狀況,因常出現在終日操持家務的媽媽身上而得名。「媽媽手」的症狀包括手腕橈側上方疼痛,有時這種疼痛還可能輻射到近端的前臂或者大拇指,特別是在大拇指做主動或是有阻力的伸直與伸展動作。甚至可以摸到離橈骨莖突一公分的地方會有局部的腫塊。「媽媽手」發生的年齡約在30至50歲,女性發生率約為男性的10倍.
板機指學術名稱是手指屈肌腱的狹窄性肌腱鞘炎(stenosing tenosynovitis of the flexor tendons, locked finger),因為患此症的手指常常會卡在屈曲的位置無法自行伸直,當用手去扳動的時候它會像扣板機的情況突然彈起故而得名。板機指通常是由於屈曲腱鞘的第一個環狀帶狹窄所造成的, 它會造成手指疼痛及近位指節間關節之伸直困難。若發生在拇指則造成拇指指節關節伸直困難,如果強力將指頭拉直或屈曲則會產生劇痛。以手觸摸可以發現在掌面掌指關節之近端處會有壓痛點,有些病患會發現在屈曲肌腱之第一及第二環狀帶之內有反應性腫脹或腱鞘囊腫,有時很硬像是指骨突起。若發現自己的手指彎得下去卻無法伸直,若強制伸直手指,會感到一陣椎心刺骨的疼痛。平時掌心會有壓痛點,且半夜常常會痛醒,手指常會不自主地彎曲起來,這就是扳機指的症狀。
「腕隧道症候群」(Carpal tunnel syndrome)又稱腕道症候群、腕管综合症,俗稱滑鼠手、鋼琴家手.「腕隧道症候群」導因是手腕姿勢不當、腕隧道直接壓迫和長期使用手持震動工具等所造成的傷害,上班族過度使用電腦也可能罹患。患者初期可能是感覺拇指、食指、中指麻木、灼熱或刺痛,還有人擔心自己是中風了。如果任由症狀惡化,可能會延伸至所有手指和前臂,導致手功能障礙,拿筷子、寫字、使用鑰匙都會有障礙。若狀況嚴重, 還須手術治療. 根據高雄醫學院統計發現,「腕隧道症候群」最常發生在中年女性,年齡約在三十歲至六十歲之間. 統計上女性是男性的四倍,而且,圓胖形手腕比扁瘦型手腕更容易罹患。
要預防「媽媽手」、「板機指」及「腕隧道症候群」, 就是就得避免手腕長久處於彎曲和扭轉及手指過度使用, 重覆性動作要盡量減少,定時讓雙手休息,常做腕部伸展運動。一旦覺得手指無力或手腕痠痛,即意味肌腱及肌肉已到了使用的臨界點,一定要停下來休息。若症狀嚴重, 就一定要求助專業醫師治療.
3.肩頸酸痛:
智慧手機和平板電腦使用者長時間弓著身體,易造成肩頸痠痛、頭痛、眩暈、耳鳴等症狀。醫師提醒使用者,不要過度低頭,以免頸部彎曲,也不要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 維持同一姿勢太久易造成讓肌肉緊繃、抽筋,好發於脖子細長的高個子年輕女性和習於久坐的人。若有這些症狀應適時休息,嚴重者應就醫。
由於穴道按摩或是伸展運動,都能讓肌肉休息放鬆,建議可以用指腹按摩後頸凹處大椎穴、兩側肩井穴、背部膏肓穴,還有手部食指與中指間的頸項點,只要3至5分鐘,便能有效舒緩肩頸痠痛。
以下是幾種穴位按摩可以自我保健來避免肩頸痛. 不過, 把手機關掉, 適當休息, 才是真是避免肩頸痠痛的良方.
高醫附設中和醫院中醫部傷科主任林正哲指出,肩頸痠痛在中醫門診中常見,尤其低頭族,建議看手機時,頭頸不要太低,避免使頸部過度彎曲,注意保持良好的姿勢;不要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如抬頭或低頭,更不要熬夜;以及避免躺在床上或沙發上玩手機或長期玩App遊戲。
除此之外,自己動手進行穴道點按摩,可以簡單快速的去除勞累和減緩酸痛。例如,玩手機每小時休息1次,按摩穴道,做些伸展動作,讓肌肉休息、放鬆;穴道點按摩時用手指的指腹按摩,按壓力度要由輕至重,再由重至輕,有痠脹感為宜,按摩50次,約3到5分鐘,切忌過於用力,以免受傷。
【4穴位按摩緩解肩頸痛】:
A.風池穴︰位處頸後,髮際角之凹陷處,左右各一。
功效:在頭部的主要穴位,能使腦血管彈性增加,促進腦血流循環,從而改善肢體及頭面五官的局部病理反應;同時是通達腦、目、脈絡,治療頭、腦、五官、頸項諸疾的重要腧穴。
B.大椎穴︰低頭時,頸部最凹椎體(即第七頸椎)下之凹陷處。
功效:位於人體督脈線上,督脈是匯集所有陽氣與陽經的位置,正好就是陰陽經交會之處。以溫熱水沖此穴位有預防感冒的功效;而腰椎常會痠痛者,也可以按揉來疏通督脈經絡、調暢氣血。
C.肩井穴︰肩外側緣和大椎穴之中間點,左右各一。
功效:調理氣血,舒經、通絡、除痹功效。主治頭痛、落枕、頸痛、肩背痛、乳腺炎。
D.膏肓穴:位於肩胛骨內側;第四脊下旁開四指寬的肩胛骨邊,約位於肩胛骨側邊的中間,左右各一。
功效:主治各種虛勞及慢疾患的要穴。當久病不愈,身體呈現羸弱消瘦狀態時,最適宜取膏肓穴施治,可以扶陽固衛、濟陰安營、調和全身的氣血,從而使身體恢復強壯。
4.網路(手機)成癮症:
網路成癮症(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縮寫作IAD),亦作上網成癮症、 網路依存症或病態電腦使用等各種名稱,泛指各種對電腦或手機上網的過度使用,致影響到正常作息的情況.「手機成癮症」則是指過度專注在手機訊息, 離線後仍心繫其中或無法控制對手機得注意
由於行動上網讓使用者可以Internet in everywhere, 再加上社交網站大流行, 容易讓使用者整天只在網路上活動,忽略了平常休閒、工作等正事,比如與原本的朋友群漸行漸遠,只願意在網路上跟人聊天,或是寧願漫無目的的瀏覽網頁,也不願意完成學業工作,甚至到沒有網路使用的時候,就會焦躁不安、情緒失調,進而影響到日常作息,甚至出現妄想症與暴力的行為, 這樣就屬於過度使用(abuse),甚至到成癮(addiction)的程度了。而最容易變成網路沈迷者的,多半是國高中生、一些學生以及喜歡流連在社交網站的人。
A. 網路成癮的判別標準
你想知道自己是否已經變成「網路成癮」一族了嗎?以下測量標準是由學者Kimberly S. Young所提出的,只要回答下面八個問題, 如果你的答案有五題或超過五題以是肯定的,那麼你就可能是網路成癮者。
a.你是否一心一意想著網路上的一切(包括剛剛上網發生的事情;接下來在網路上又會有什麼事發生)?
b.是否會覺得上網的時間需要一次比一次久,才能滿足上網的需求?
c.你是否無法控制自己上網的時間,上了網就是停不下來?
d.當你離線或不能上網時,你是否會覺得不安、易怒、沮喪或是暴躁?
e.你在網路上的時間常較原來預估的久。
f.你是否曾因為上網使得重要的人際關係、課業或工作陷入困境?
g.你是否曾對家人或醫生隱瞞自己對網路涉入的程度?
h.你是否利用網路來逃避問題或平復煩躁不安的情緒?
根據彰師大輔導與諮商學系主任王智弘研究團隊依台大心理系陳淑惠教授設計的「中文網路成癮量表」評估,研究顯示,隨著年齡增長,使用網路時間增加,網路成癮比例也一路上揚;一千四百多名小三至小六學生中,十八.八%網路成癮,國高中近一千四百名學生中,成癮比例提升到廿.二%,一千六百多大學中,廿二%有網路成癮問題, 「追上」韓國水準。
B. 網路或手機成癮的解決之道:
網路成癮治療措施以綜合治療為主,包括:心理治療,如認知治療和行為矯治、家庭治療皆是常用的方法。症狀治療,如對伴隨的情緒問題可加入抗焦慮劑或抗憂鬱劑。對睡眠障礙、學習困難或其他行為問題,均需要兼顧。
預防勝於治療. 以下是預付兒童青年網路成癮的方法:
a.對網路、電玩場所管理,禁止未成年兒童進入使用,家庭中應在父母管理下使用,且老師或父母應解說網路對打的用途和可能出現成癮的原因。
b.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結合課堂教育和課外活動,以培養兒童較廣泛的興趣和嗜好,注意兒童人際交往,調適不良情緒和加強應付挫折的能力。
c.對於學習動機不足,出現行為問題,性格較孤癖的兒童應盡早給予關注,並提高其家長預防意識。
d.對孩子使用電腦或手機上網要「約法三章」:一天上網勿超過3小時、一周不要超過12小時、每上網50分鐘休息10分鐘。
5.腦瘤: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研究,長期(十年以上)大量講手機, 其罹患腦瘤的比率偏高。不過, 最近國內醫學一份追蹤10年的研究,發表結論是手機電磁波不會致腦癌. 是故, 使用智慧型手機會不會造成腦瘤, 有待商榷. 但不可諱言, 電話講不停不但傷荷包, 也有傷健康的疑慮.
是故, 需長時間大量講手機的人,最好使用免持手機設備(藍牙耳機/免持聽筒), 並儘量節制講手機. 此外, 因兒童腦部尚未發展完全, 一般不鼓勵兒童講手機, 尤其12歲以下兒童。
6.初老症:
“初老症”一詞源於台灣偶像劇《我可能不會愛你》,特指由於工作壓力及生活緊張的影響,現代人往往心比實際年齡老得快, 不知不覺中, 年紀輕輕便開始出現”初老”的徵兆.
不過, 在醫學上並有”初老症”這個名詞, 這是偶像劇裡創造的新名詞. 但若是過度沉迷於智慧型手機,容易頸、肩、指的疾病及「手機成癮症」. 這些生理或心理上的問題, 是否與初老症有關, 就見人見智了!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