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rPods Pro 2 開箱體驗:這「計算」不簡單

AirPods 3 加入令人驚喜以下犯上的音質升級後,也導致大家對全新 AirPods Pro 的期待也越來越高。然而這款具備主動式降噪能耐的真無線耳機,Apple 居然可以等了快三年才願意更新(可能即便對手多到不行,但卻依然熱賣到美丁美噹吧?)。

更意外的是,這次音質與降噪表現有確實升級感受的 AirPods Pro(第 2 代),竟沒能端出許多人期待的 Hi-Res 無損格式支援。雖然可惜,但這並不代表這次蘋果就沒有帶來驚喜。因為隨之而來,超過十億電晶體的 H2 晶片所開啟的「運算音訊」新體驗,想不到會成為我現在生活上已經完全離不開它的關鍵。繼續閱讀 AirPods Pro 2 開箱體驗:這「計算」不簡單報導內文。
AirPods Pro 2

AirPods Pro 2 開箱體驗:這「計算」不簡單

神速開箱!

全新 AirPods Pro 雖然叫做全新,不過外在部分的改變,除了耳機上聲學透氣孔和優化的麥克風位置有些調整,還有充電盒內建吊飾孔與揚聲器的開孔外,其餘基本上與初代幾乎相同 – 甚至充電埠也沒隨著新款 Apple TV 4K 的遙控器一起改成 USB-C,還維持在 Lightining 的規格。

採用紙條封盒的盒裝的部分也沒有太多差異。不過配件方面在充電線與說明書以外,倒是在隨附耳塞的部分新增了 XS 的更小尺寸,讓這款新世代的主動式降噪耳機可以適應更多人的耳朵。下面這張可以看到,這次盒裝中最大的差異,就是與前代(下面的)相比多了一組耳塞尺寸這樣,其他包裝基本一樣,連充電線都沒有變成編織材質(QQ)。

既然這次的改進都偏向於內在功能的升級,我們就不花太多篇幅在包裝上。基本上在全新低失真音訊驅動單體、擴音器與轉換器等改進的加持下。AriPods Pro 2 也正式追上了先前同樣也音質大升級的 AirPods 3 的表現,不僅音質的清晰度更好、低音表現更明顯。

再加上降噪更為升級的表現,也算拉開了與一般款的差距,再度成為蘋果熱銷真無線 AirPods 系列「真正的 Pro」。

就我的使用心得,會覺得更好的主動式降噪,能讓聆聽音樂的音量可以更低 – 這點對保護聽力其實也有幫助;通透模式也在音質的升級之下,讓生活中的對話與環境音被「數位化」之後保持很好的自然度(這很重要,不然反應再快也會覺得是跟機器人在對話)

這次新增能壓低突如其來噪音的適應性通透模式,則是讓你能在「全面接受環境干擾」vs「盡可能逃避環境音干擾」之間取得平衡 – 這樣的新功能,個人覺得算是有點被低估的好功能,這篇後面會聊(因為字數很多…)。

▲ 圖:新舊款 AirPods Pro 外觀最大差異在孔位有些許微調(左為 AirPods Pro 2)。

聆聽外的生活使用體驗增進

新世代 AirPods Pro 透過新的電容感測層,成為繼 AirPods Max 之後也能透過實體操作調整音量的蘋果真無線耳機。你可以將短柄視為很細的觸控板,無論用雙指或單指滑動靠近前方的表面,都可以透過上滑與下滑進行「一格一格」的音量調節。

雖說與 AirPods Max 可以透過轉盤多段連續調整相比便利性稍差。而如果你希望硬要透過 AirPods Pro 本體快速調整音量的話(PS:你其實可以透過手機或 Apple Watch 多段調整… 但還是硬要的話…)。教你一招,就是兩邊耳機柄間隔很短的交叉調整音量… 這裡很建議用這招時不要去看路人的表情。

據稱,這次的音量調整觸控功能有融合式感測器和機器學習技術以減少誤操作。就我實際使用,即便是耳機有稍微與帽子內襯之類的接觸,也沒有遇到意外調整到音量的問題。但如果真的遇到的話也不用擔心,透過觸控來調整音量的功能是可以在設定中另外關閉的(在輔助使用的「音量滑動控制」可以找到)。

除了主動控制,真無線耳機時常被認為容易弄丟的問題,Apple 不意外的「也」找來支援精確尋找的 U1 晶片來幫忙。甚至充電盒底部還加入了揚聲器,讓原本只能靜悄悄等待搜救的盒子也能發出求救訊號(充電訊號也蠻好聽的啦)。

▲圖:新(圖上)舊(圖下)電池盒比較 – 雖然功能性大大升級,但不知道有沒有人還是比較喜歡,原本幾乎潔白無… 孔的設計?

至於本來就能發出聲音的耳機本體則還是靠藍牙訊號判斷遠近距離而已 – 所以如果你真的弄丟它的話,請盡量把耳機放在盒子裡再丟 – 誒是不是覺得是不是乾脆不要弄丟最好,這也是蘋果想的,所以在充電盒的側邊也加入了吊飾孔。讓你盡可能不要甩丟 AirPods Pro。

至於每個 AirPods 都長一樣的問題,蘋果則是還提供了 Memoji 的數位鐫刻支援 – 軟體部分,其實也早就有放進錯的 AirPods 會提醒的功能。總之,就是希望大家不要遇到拿到別人 AirPods 的麻煩事了(但如果大家都無印版還搞混的話,這次其實是可以放在客廳的各個角落用 U1 晶片科技認親啦~笑)。

續航充電

這次的 AirPods Pro(第 2 代)相較前代高出了 33%。以啟動主動降噪可以聆聽 6 小時的官方數據來看,等於搭配電池盒間斷充電之下,可以比上一代增加多達 6 小時的聆聽時間達到總共 30 小時。

以實際生活體驗來看,基本上連續使用 3 小時電量的確是來到 50% 左右。跟 AirPods 3 升級到 6 小時續航一樣,對我而言已經可以對應整天的生活使用 – 就是只要吃飯或開車通勤的時候拿下耳機,這個時間裡都可以充飽耳機的電力等到另一個時段繼續使用到「下一餐」。

需注意的是,以官方的續航數據來看。會影響 AirPods 續航表現的因素除了顯而易見的「通話」(續航會降到 4.5 小時),在啟用「個人化空間音訊」與頭部追蹤功能時,AirPods Pro 則是會稍稍降至 5.5 小時。雖說這半小時在一般的情境下應該無傷大雅 – 特別是在充電盒對耳機充電 5 分鐘即可恢復約 1 小時電力的快充下。

不過對於想要盡可能延長單次充電使用時間的人而言,這會是值得參考的資訊。

對應更好用通透模式與電力續航,針對友善生活使用的便利度方面 Apple 則是也將偵測反應相當好的皮膚感測器給加到新世代的 AirPods Pro 上;IPX4 抗汗抗水規格除了耳機也能保護耳機盒(但請等乾了再充電,切記切記);前代後續升級了 MagSafe 充電殼之後,這次的 AirPods Pro 則是再加入了對應 Apple Watch 磁吸充電的支援 – 充完手錶再充耳機真的還蠻順手的!

音訊也開創出了一條「運算之路」

新世代的 AirPods Pro 2 所帶來的幾項 2 倍提升。其內藏的 H2 晶片電晶體的數量對比其他 AirPods 使用的 H1 晶片直接翻倍,也就是超過 10 億個的數字。雖說以耳機來說,應該會覺得既然只需要處理音訊,那真的有必要有這麼高的算力嗎?

來源:Apple

但光是從直接相關的功能,包括主動降噪模式時 2 倍的噪音消除量(這裡也有搭配新的驅動單體、透氣孔與麥克風位置調整)、同播共享則是也能支援 48kHz 電影級音訊品質。結合升級的記憶體和高頻寬連接規格也帶來的更高能源效率,讓續航表現有所提升的結果。這些都可以看到算力提升所提供的優勢。

此外,藉由更強大算力帶來在裝置上能以每秒 48,000 次即時處理音訊資訊的能耐,更讓新世代 AirPods Pro 可以解鎖更多可動態調整的「適應力」- 物理上的適應力升級,應該就是總共附上四種尺寸的耳塞(無誤)。

在主動式降噪狀態下,AirPods Pro 現在可以針對日常場景調整降噪效果;「適應性等化」的 EQ 功能,即時偵測聆聽效果動態調整高低頻率,讓每次播放都能提供一致的音色;降噪與通透模式則是也都能藉由高頻率的偵測,加強通話時的麥克風自然度表現。

以上的這幾個適應力升級,其實個人覺得需要比較長的使用才可能體會到 – 特別是適應性等化… 但它的目標應該是要讓你聽不出差別吧(XD)!

通透模式還能這樣玩!?

不過這次體驗 AirPods Pro 2 最令我驚豔,是蘋果居然把在效果與反應的自然程度都堪稱目前最強,能讓人有好像沒戴耳機錯覺的通透模式。這功能不僅藉由更高的算力與音質改進了自然度,還升級加入新的功能。也就是可以即時將傳入耳朵的惱人噪音強度降低的「適應性通透模式」。

個人相信只要稍微體驗過後,就會覺得這可能是比主動降噪要更為有感的升級項目!

在身處高噪音環境下,這項功能啟動時將會動態壓低通透模式音量。小編覺得特別適合用在記者發表會,或者大聲播放音樂的餐廳等,這類可能會需要在高噪音環境音與人互動對話的環境使用。適應通透模式將會盡可能降低揚聲器造成的干擾,讓你更好與周遭人事物互動。

相對於主動式降噪相對暴力濾掉多數外界聲音的聲音處理方式。適應性通透模式更像是幫你過濾掉可能導致聽覺注意力失焦的元素。某種程度來講,這樣的進階通透模式可說是讓我首度獲得,能平衡環境聲音與裝置音效對自己專注力造成影響的「主動控制權」。

在此模式下,你可以降低環境中高音量噪音造成的分心影響,但又可以保持對於微小聲音的感知能力(筆者在巷弄遇到 Tesla 也能聽到聲音);同時聆聽音樂的話,則是可以透過調整音量控制與環境音之間的比例,取得當下的「通透感」最佳平衡。而假如你不希望被通透模式影響環境音的音量比例的話,則是可以關掉 AirPods 設定中的適應性通透模式開關。

蘋果透過提升的算力為通透模式做的事情,雖然感覺非常像針對聽力保護的健康功能 – 特別是你還可以透過 Apple Watch 對於環境噪音的偵測功能,直接「看到」AirPods Pro 的音量降低數字差異(PS:介面底下會有不使用 AirPods 的音量顯示可以對照);相關的抑制噪音的數據也能在「健康 App」中看到。

不過官方其實在產品說明方面,都僅有提到適應通透可以讓你「舒服的聽到周遭的動靜」這點。

“「適應性通透模式」發揮 H2 晶片的威力,將警笛或電動工具等嘈雜噪音的強度降到最低,讓你舒服地聽清周遭的動靜。”

這部分其實不難理解,就是即便主動降噪從噪音 app 的偵測功能對照數字,可以發現單就差異有約 20dB 的音量減低效果(從其他媒體的量測來看,在特定頻率應該是可以到 -30dB 左右),感覺應該可以在演唱會等可能會造成聽力損傷的高噪音環境下保護聽力。

來源:Alpine

不過比起真正專業級具備 NNR(Noise Reduction Rating)認證的耳塞,可以在各個頻率下都能有相當保護效果的保證效果。AirPods Pro 2 的適應性通透模式雖然會以主被動的方式對應噪音壓低音量,但單就耳機本身在純降噪模式下的音量抑制量,可能仍不太能勝任高噪音環境下的耳塞需求 – 至少是沒有官方對此所提出的認證資料。

雖然不排除會類似當初心率偵測 vs ECG 那樣,可能要等後續推出更高階功能的時候才會去做認證。可以確定的是,在此之前,官方會不特別去提及健康相關的關鍵字與描述是相當正常的事情。

而當我心中出現「AirPods Pro 能當成主動式耳塞使用嗎?」這樣的問題時,就有查到有人其實有嘗試將其用在實彈射擊的耳塞的影片。

必須說,這樣超高音量峰值基本上還是需要專用的耳罩,才能確保耳膜不受到傷害。畢竟即便是為 AirPods Pro 加上具備記憶海綿規格的耳塞加強隔音,還是與「純耳塞」的效果有所不同。另一方面,對應特殊環境的耳塞也會針對不同頻率的降噪量,針對材質等各方面進行特殊調整。

舉例來說,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其實騎車的時候也非常容易因為風切聲導致聽力方面的隱憂。

這可不是時速動輒 200 多的賽車手才會需要面對的問題。即便你沒有改很吵的排氣管,但光是騎到時速約 60 公里從半罩與全罩安全帽傳到耳朵的「風切聲」,就有研究指出其實音量已經可以破 90dB 甚至是 100dB 了 – 做為參考,在蘋果噪音 App 裡的說明,一天耳朵在 90dB 暴露的時間超過 30 分鐘就有可能導致暫時性的聽力受損。

▲圖:這是專業汽機車媒體小老婆俱樂部引述 B.C Ross 的老研究資料 – 注意,時速單位是 MPH(來源

由於時速 50~60 公里其實也不是什麼太快的速度 – 雖說風噪聲的確會影響麥克風測定音量的準確度,但其實有戴 Apple Watch 騎車的朋友,應該常常會收到噪音警告通知?其實稍微對照上面提到的數據,這樣的警告倒也沒有太大的誤差?

真想不到,這種稱不上多快的時速如果維持時間稍微長一點,也很有可能導致聽力狀況。(不瞞大家說,其實我之前會因為覺得騎車的時候,Apple Watch 會一直顯示噪音警告而關掉這個功能…)

也因為如此,會有騎士選擇在騎車的時候配戴對應特殊的耳塞 – 專業級的耳塞會顧慮到對於路上聲響與人聲頻率不要有全面的消音(安全為先啊!),因此有的價格方面可能一對就要接近兩千台幣左右。

而看到適應式通透模式有著可察覺環境音兼顧安全,同時也能一定程度針對高分貝噪音降低音量的特性,加上通透功能擁有每秒 48,000 次十分接近即時的反應。所以想到可以試試看慢速騎車時(真的是找空曠的地方慢慢騎測試,畢竟也怕高速下處理反應不夠快)。看透過使用這樣的功能,能否對於噪音抑制起到幫助。

結果一方面是即時看 Apple Watch 的噪音測量發現,即便真的慢慢騎電動機車(沒錯,是電動車喔),音量仍然很容易到達 90 dB 以上。但也發現,應該在 100 dB 左右時,AirPods Pro 2 大致可以將過高的風切聲音量壓抑在 85dB 左右。

雖說騎車時搭配 AirPods Pro 使用真的要把噪音抑制在 80 dB 可能有些困難。但個人認為,通透模式可以比專業耳塞聽到更清晰自然的環境聲音。會覺得如果想要在長時間騎車時,多少舒緩一點長時間高音量風切聲的不舒適感,也能直接用來進行音樂的聆聽(不用特別再買安全帽音訊系統)。

所以這次的適應式通透模式搞不好在騎車時是可以考慮搭配使用的情境?

來源:WeMo Scooter

不過還是要負責任地提一下但書:雖然筆者實測時真的感覺 AirPods Pro 的反應相當即時,但畢竟還是需要透過數位運算的程序,本次測試也沒有測到時速超過 100 公里等更高速的狀態下,這樣的功能是否會出問題(也有查到有人覺得初代的 AirPords Pro 的主動降噪模式壓不下來高速的風切聲)。

所以這方面的應用心得真的僅供參考,建議等到有更專業的測試確認大部分狀況下都可以正常無虞使用後再考慮這樣使用。

來源:Joshua Chang

不過對照 YouTube 頻道 Joshua Chang 的測試,AirPods Pro 2 在機車可能造成聽力問題的風切聲的主要頻率 250Hz~500Hz 之間,看來能提供 -20dB ~ -30dB 的效果,又覺得這樣的應用的確蠻值得深入的探討的。只能期待有這方面專業的媒體或者是研究單位未來會有相關的報告了。

來源:Apple

對了,除了讓人可以更專注的降噪能耐外,其實 Apple 也有針對 AirPods 提供類似助聽設備的聽力輔助功能。這部分先前則是有台灣的醫療專業人員有進行過初步的研究了,也很值得參考看看使用這類產品來加強聽力的使用方向。(看更多:初步研究顯示 AirPods Pro 相當程度符合助聽器標準,可作為更親民的聽力輔助設備之用

看到這是不是越來越覺得,蘋果應該會在聽力保護與輔助功能方面繼續發力,推出更多協助聽覺的 AirPods 功能呢?

越來越「神」的空間音訊

在 iOS 16 中,針對 AirPods 產品除了會直接在連接時於設定頁面前幾項就看到整理的客製設定選項外。可透過 Face ID 感測器來掃描使用者耳朵形狀的 Ear ID 功能,也號稱可以為空間音訊帶來更精準定位方向的體驗。

來源:Apple

講起來,其實個人覺得之前的空間音訊已經相當厲害了,這部分就沒有太特別的進化感想。不過,在想要測試頭部追蹤是否更強大的時候,居然發現這項功能在 Mac 上也會偵測你離開位置返回時,一旦觸碰滑鼠或觸控板便會快速「定位」面向方向的聰明偵測系統邏輯。

發現時真的超驚嘆!回到座位的定位居然可以這麼快速。但知道原理後,會建議大家回座位記得碰滑鼠的時候,千萬不要盯著天花板啊(笑)。

超高黏著度的「健康生態系」已然形成

其實單從 Apple Watch 與打造「健康」等應用,早就已經可以看出蘋果希望能透過這類功能營造出的「健康生態系」的野心。就是瞄準在製造出非常難以脫離超高黏著度方面。

印象大概是從心律與運動(計步)功能開始,再到前陣子有介紹的睡眠偵測乃至於女性使用者可以搭配 Apple Watch Series 8 與 Apple Watch Ultra 溫度感應器的生理期相關偵測功能。

認真說,由於與每個人都或多或少關注的身理徵狀有所相關。在體驗逐步推廣到使用者後,所形成的生態系已經簡直是與生活無法分離的程度了。

以聽力應用來說。以往參加記者會或聽演唱會時,如果遇到 Apple Watch 傳來噪音警告的時候,好像除了離開現場沒有其他的選項了(戴耳塞就… 聽不到內容啊!),但大多數狀況下都是只能待在現場看著暴露在噪音中的時間不斷累積。現在,透過 AirPods Pro 2 的適應性通透模式,則是給了我一種得以「主動抗噪」的自由。

我想,這次的大概是蘋果對於耳機產品的最大企圖。

雖然感覺是有點心機的讓 Apple Watch 的健康提醒變成最強銷售員(但其實也可以買耳塞啦… 但好像還是耳機會比較記得帶在身上?)。不過重點中的重點,還是在於喚起使用者注意到,時常被忽視的聽力健康問題。

這也一定程度的解答了,很多重視音質的專業人士始終無法理解,在沒有無損音質支援的前提下,AirPods Pro 到底為什麼敢叫自己 Pro 的這個問題。個人認為,蘋果音訊裝置的 Pro 指的應該是「聲音專家」的部分吧?

雖說音質部分 AirPods 系列可能都還未到目前真無線耳機的業界高標。但蘋果也依循近幾年在智慧型手機以運算式攝影顛覆影像的路徑,透過「計算」在與健康息息相關的聲音領域,探索讓人可以更專注於當下,且能「聽得更好、聽得更久、聽得舒服」的功能。

至少就我測試 AirPods Pro 的期間,由於有了適應性通透模式,是真的蠻願意在不太能控制他人音量的生活環境裡,盡可能常配戴它來讓自己在可以保證聽覺「舒服」的狀態。我想,這樣兼顧生活與降低噪音的自由,會是它在音質與主動降噪之外,對我而言的最大價值所在。

購買建議

雖說比起前代比,在音質與主動降噪方面 AirPods Pro(第 2 代)好像評測都認為稱不上很推薦升級的產品?

不過如前段所述,單就適應性通透模式我就真心覺得就值得升級。但如果這樣的功能對你而言還好,認為降噪耳機主要就是盡可能隔離自己與外界聆聽音樂用而已,那麼其他品牌如 BOSE 或 Sony 其實也都有分別的優勢存在,都是可以選擇的產品。

如果你還沒買過 AirPods 想入門的話,個人覺得可以考量一下生活環境如果大部分都不會在太吵的環境下的話,我其實蠻推薦入手相對便宜的 AirPods 3 的。因為它的音質夠好(至少算是以下犯上 Pro),在不太需要主動降噪功能的前提下,可以省些錢同樣享有大部分的蘋果音訊體驗(空間音訊、頭部追蹤、快速配對等)也是不錯。

至於如果問我有沒有對於生活周遭噪音的簡單判斷方式。最簡單大概是啟動你 Apple Watch 的噪音偵測功能,看看是不是常常跳出噪音提醒。沒有 Apple Watch 的話,就回想一一下一天中有多少次被突如其來的聲響搞壞心情囉 – 雖說,有時候持續的噪音問題真的很難自己察覺到…

結果這篇最後反而在勸敗 Apple Watch?仔細想想,這通盤的生態系策略的確「計算」的非常不簡單啊。

延伸閱讀:

動不動就 Apple Music 開唱!沒錯,蘋果連 KTV 伴唱功能都要給你了